分享到: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校园文化建设三大专业机构校园景观雕塑多功能教室学学校VI

联系资料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四川省 成都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28-*******
传真号码:
028-*******
联 系 人:
廖老师
移动电话:
1330*******
电子邮箱:
***anwenhua@163.com***

整合农村化学教育资源的几点做法

发布于:2014年08月23日 来源:www.szfuhai.com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学生的经验就是一种资源。在实验室有的实验不易操作,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现象的素材为突破口。

                                                  整合农村化学教育资源的几点做法

  化学实验作为学生探索未知,认识新知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开动脑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改进现有课本上实验的仪器、原理和操作,最大程度地拓展,丰富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中问题的习惯,真正做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而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农村中学因独特的地理现状、办学条件、人文素质等地域性影响,使部分实验为“空中阁楼”,学生“做实验”为教师“说实验”,形成了客观上的后进。做为农村化学教师面对这些困惑,该有怎样的对策呢?我就自己的想法和一些做法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

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作为一名农村化学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好实验探究,尝试家庭小实验的乐趣。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具体情况,大胆进行化学实验改革,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着眼学生资源的开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学生的经验就是一种资源。在实验室有的实验不易操作,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现象的素材为突破口。

  如我在讲“缓慢氧化及放热”这一知识点时。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是很容易从菜刀(铁刀)及堆放的麦草堆、玉米杆堆触摸的这个生活事例中理解何为“缓慢”、“放热”这一事实,再“牵”出“自燃”,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揭开农村生活中的迷信认识“鬼火”、“天火”的神秘面纱,原来人与动物身体中有很多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磷化氢的气体在空气中自燃,尤其是夏天的夜晚在墓地中最常见,并且随风飘动,误被人们传为“鬼火走路”。这不仅是让学生经验不断拓展和提升的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教授“理论联系实际”,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关注自然。

  其次,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求知欲的表现,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散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如在讲第三章“分子”时,讨论对象陡然从物质的宏观现象转到微观结构,知识太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走进实验室,给学生做了一个课本外的实验“一滴红墨水的扩散”,并分别滴入冷水与热水中,观察红墨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扩散情况,学生从看似不起眼的小实验中发现新知,探索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我再让学生分组探究“1+1≠2”,“氨气会走路”的原因,学生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这时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豁然使他们感受到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不断运动等特点。

  三、拓展农村教学资源的开发

面对农村学校校本资源的客观缺失这一现实,作为农村教师就应该用一种我们常对学生说的“创新”,从生活中去挖掘实验资源,以此来丰富教育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所体现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课本固有知识,学生的“兴趣”终会成为我们教育者的“乐趣”。

  1、环境不是问题,殊途但同归

农村的天然物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我们是可以从生活中找寻实验素材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原来大家误会的很,以为实施科学的教育,一定要大大地花一笔钱,不知有些科学不十分花钱,有些教育简直一钱都不花。一个杯子、一个面盆、一根玻璃管、一张白纸,可以玩二十套把戏。我们没有玻璃管,便可以用芦苇管通个孔来替代。从不花钱的地方干起这是很有兴趣的。

当然,这里不是说我们化学教师刻意的找些“破布烂纸”,而是在实验室资源不足或者说取材于生活物质有一定的价值时,我们可以尝试“条条大路通罗马”。

  如我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准备家里的蛋壳、草木灰与石灰石做对比实验,既让学生掌握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也让学生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在讲到酸碱指示剂时,可以用红皮白心的萝卜皮,也可用牵牛花或万寿菊的花瓣制得。碳酸钠可用食用碱代替。并且鼓励学生自制仪器代用品。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降低课程资源的成本,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并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农村生活缺陷,化学教学契机

农村的不少说法是人们长期的生活经验的总结,但有很多说法不科学。而这些说法大部分来源正是生活中的化学表现。实验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化学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化学知识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树立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周边的事物及现象的观念和技能。

在讲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时,可向学生讲述一些“驱鬼术士”迷惑有病不信医宁信神的愚昧的人,向他们演示“燃帕不毁”的巫术,蛊惑他们家中水鬼之厉。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现场观看教师演示,明白燃烧的是浸在手帕上的酒精溶液,以此引出物质的着火点。讲第十单元“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中,让学生大胆介绍生活中诸如“神婆‘驱鬼’”的迷信事实,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向学生展示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明白这都是“伪科学”,既而让学生从实验入手,认识到“酸、碱”能使一些液体(酸、碱指示剂)变色这一科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弄清了“剑斩妖魔,鲜血淋漓”实际是碱与类似指示剂的姜黄水发生的变色反应。“火炼水鬼”实际是金属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的氢气伴随吱吱吱的声响,并且生成的氢氧化钠使水中早已放有的酚酞指示剂变红。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几种自制指示剂的方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打击封建迷信,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就地取材,组建课程资源

我们还可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启发学生善于用化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关注农业生产。例如在有矿产开发的地区,开发有关采矿加工矿石的化学课程资源,此外,所有的农村中学化学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土壤的酸碱性及其改良,还可以结合农业生产开发有关化肥和农药合理使用的化学课程资源。这样能激发农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充满化学,化学就在身边,使他们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也体现了化学新课程的新理念:教育即生活。

  农村的化学实验条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作为农村化学教师更应该有效利用农村的“天时地利”来丰富化学教育资源,为教学新理念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