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校园文化建设三大专业机构校园景观雕塑多功能教室学学校VI

联系资料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四川省 成都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28-*******
传真号码:
028-*******
联 系 人:
廖老师
移动电话:
1330*******
电子邮箱:
***anwenhua@163.com***

教师参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对策

发布于:2014年02月15日 来源:www.szfuhai.com
[摘要]高校新校区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但当前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重视和充分发挥教师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教师参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指出吸引教师参与的难点,进而积极探求增强教师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对策

                                          教师参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对策

  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各地相继开辟新校区办学。无论是有一定历史的老校迁新址还是新筹建的高校,都面临文化底蕴缺失和人文气息不足的问题。高校校园文化是师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校各个层面所创造、积累并共享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1]新校区内的建筑、实验设备、图书等物质文化相对丰富,精神文化的创造与积累相对欠缺,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优秀校园文化蕴含的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规范校园内的师生,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和内驱力影响师生的人格追求和行为准则,并且能够逐步地把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高等教育的目的内化在师生的自觉行动中,促进学生扩展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最终达到高校育人的目的。因此,新校区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目的实现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如何尽快建成能反映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来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当前建设新校区的高校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激励教师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是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营造高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重要证。本文将就其意义、难点和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教师参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有利于教师全面履行职责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职责是文化创新、传承新知和教书育人。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起主导性作用的。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学科构成合理的专家学者队伍,逐步建立起内容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体系。”明确要教师将校园文化的建设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教师围绕教学开展的教学科研活动,是学校提炼实践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升华思想理论、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追求的主要实践活动,带动着学校其他活动的开展,因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主要载体。积极的高层次的教学、科研活动形成的文化氛围,对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所以,教师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相对学生群体而言,教师群体是校园文化中比较稳定的主体,“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2]、“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有利于教师全面培养素质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培育教师的全面素质,规范教师的行为;全面的教师素质,又能孕育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渠道是以优良教风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教风是教师的思想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以及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正确的教育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师品、精湛的教艺、渊博的知识、令人敬仰的人格力量均对校园文化有渗透力。同时,新校区的新教师需要优秀校园文化的熏陶才能成长为优秀的高校教师。日益增多的新校区教师,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受教育的程度和内容又有所不同,素质参差不齐,需要优秀校园文化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来滋养在其中治学的教师,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

  有利于新校区全面建设校园文化

  新校区言传身教的载体相对缺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常驻人员少,专职教师一般逢课到校,投入的时间、精力有限,师生之间明显存在情感、观念等交流缺失的现象,更谈不上教师参与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发挥言传身教的载体作用。有些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只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对教师在校园文化创建活动中的作用考虑不够;同时,也忽视教师对校园文化活动的需求,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只有教师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在老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很好地传承与扬弃。由教师依据新校区的实际情况,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根据学校办学的思想和理念,将老校区已有校园文化品牌项目经营、管理和运用,与时俱进地构建优秀校园文化的规划和设想,这是新校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制约教师参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

  (一)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不够到位

    有的对校园文化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存在模糊认识和忽略的倾向,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在校园文化创建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有的把校园文化建设视作专职德育人员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未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校园文化方式考虑在内;也有的教师认为参与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是额外负担,吝啬时间与精力的投入,过于注重物质利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师参与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普遍重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对组织管理能力和德育能力的提高不够重视。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4]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高尚的师德师风、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网络教育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承担网络规范教育的任务,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三)校内外环境有待改善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新校区为了充实师资队伍,引进新教师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师德师风的考察,未能充分考虑教师职业在品德方面的特殊要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党和国家对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要求很多,其中要求教师教书育人是根本的。新校区往往远离教师生活的市区,影响了教师在新校区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新校区基础生活设施不完善,常驻新校区教师的工作与生活不方便;新校区建设往往又偏重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在硬件建设中又往往更注重校园建筑,轻视实验教学条件等,这些都影响到教师在新校区的精力投入。

  三、激励教师参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注重培训,提升教师参与建设校园文化的科学性

    要着重加强教育培训,注重教师学历的提升、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鼓励教师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德育能力,解决重视师德建设与忽视德育能力提高的矛盾。要让广大教师正确认识新时期的新情况,始终正确引导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要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制定完善师德规范,严格师德管理,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积极建设“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注重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用他们崇高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世原则来影响年轻的大学生;注重青年教师易与学生近龄沟通的特殊作用,尤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采取集中岗位培训的办法,对青年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加以强化训练,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和社会的密切联系,聘请其他工作部门的有较高水平的专家到校任教,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之间教师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二)健全制度,提高教师参与建设校园文化的规范性

   学校必须完善政策导向,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投身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氛围。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将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工作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把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性体现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中,使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具有具体真实的内容。要鼓励教师开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鼓励教师适当开设文理结合的边缘课程;定时开设保质保量的讲座;广泛推广导师制,为学生学习配备专业导师、为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为学生公寓配备生活导师等等。使教师能够在各个层面精心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将教师的智慧运用于精心设计和指导开展集教育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中。学校要克服在考核教师业绩时重科研教学成绩、轻育人能力与作为的弊端。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教师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工作与成绩,应与其他工作成绩同等对待。对在校园文化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要定期评优,予以表彰奖励,并在进修、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职务聘定、工资晋级、出国留学、评奖评优等方面加以体现,并形成制度,要树立、宣传、推广一批先进典型。

  (三)优化环境,增强教师参与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性

  要在新校区建成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学校要为教师办实事,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主动地引导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要针对新校区的特点,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有效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来解决教师流动性大,上课积极性不高,师生交流匮乏等问题。安排好新校区教师的住房,对青年教师的住房生活条件的改善实行政策倾斜,以改善教师在校时间短的问题,造就较好的生活氛围。在完善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为他们工作上利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提供方便,积极为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平台,给教师创造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

  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教师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真正建立起适应学校特色和教师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激励广大教师树立建设优秀校园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本校的优良传统、学科优势和学校特色着手,积极引导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向高层次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四有”新人,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使师生员工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全面提高素质,最终达到社会主义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