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智慧中国联盟营销学院智慧引领成功,学习成就未来

联系资料

智慧中国联盟营销学院
所在地区:
北京市 北京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10-*******
传真号码:
010-*******
联 系 人:
李正威老师
移动电话:
1521*******
电子邮箱:
***0778682@qq.com***

百家课程众筹 大企业的不自信

发布于:2015年01月15日 来源:www.szfuhai.com
[摘要]【赢系统赢未来咨询电话:***】我营销 你数钱:单品极致化思潮的商业模式,其中包括好分享 微分销:微信营销、微分销系统建设、sem搜索引擎营销、seo网站优化、及大数据营销一体化解决方案。

百家课程众筹 大企业的不自信

前不久,应邀和一家跨国公司的营销团队做闭门交流。这家全球500强的公司,曾经风靡多时,至今体量依然,但他们现在自称为“传统的IT公司”。


这家外企曾经的国际品质、性价比高、独特的服务支撑体系等等,随着电商兴起的冲击,这些优势不再。


它在中国,向来鼓励局部创新,但前提是需要在全球战略之下来完成。随着全球定位逐渐模糊,于是,各地的市场费用投入不够坚决,更难说精准。


这家公司是谁并不重要(所以我后面把这家公司的名字简称“500强”)。重要的是这支营销团队遇到了什么困惑,他们在关心什么,值得关注。


他们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玩呢?


他们今天的危机感更加强烈:如果丢掉移动互联网,他们注定全盘皆输。


交流之后,私下里下了个结论是:“500强”如果不能“置之死地”,很难“后生”,他们的机会反而属于那些小企业。


 

先看看“500强”对本美女提出几个疑问


“500强”之邀,分享的是我今年做过的几个案例,案例本身我就不再罗嗦,亮点在分享之后,“500强”团队对我提出的疑问。


【下面仅列出几个案例的目录,大家自己检索阅读:


1、中粮腰果发动自组织做“吃货大赛”,引爆社会化营销。(回复“腰果”,阅读本项目的全案复盘《让粉丝营销没有疲劳期》);


2、“三个爸爸”儿童空气净化器如何在细分市场快速启动,形成爆破。(回复“三个爸爸”,阅读本项目的全案复盘《别着急复制:“三个爸爸”从千万众筹起跳的背后玄机》);


3、“大可乐3”手机如何25分钟在京东完成预售1万部。(回复“大可乐”,阅读本项目的全案复盘《大可乐手机:众筹创记录,小米背后开一枪》)。


疑问一:


在听完中粮腰果的案例时,“500强”团队惯性提问的问题是:你们从哪里找到的水军,能创造这么多好玩的内容?


他们按照惯性在思考问题。


我笑着反问:这个20天完成的社会化营销活动,请问你们认为需要发动多少人才可能创造这么多好玩的内容呢?


这些UGC(用户自产内容)的内容,足够让企业做一两年微博和微信的内容。


“500强”团队说:或许把自己已有的几个4A公司服务商的团队全都发动起来,也搞不出来这么多。


他们没有看到,高手在民间,借助移动互联网,话题、社交、互动、参与、激发,可以把这些高手聚集起来,完成推广宣传、口碑传播放大、共同丰富品牌内涵、产品迭代提升。


疑问二:


在听完我做的“三个爸爸”案例和“大可乐3”手机案例的时候,“500强”团队惯性提问的问题是:你们邀请了多少“熟人”来点赞、转发?这些销售额中,你们自己实际刷了多少单?新客户的转化率到底有多高?制造事件之后,达到现在的品牌效果,你的费用总投入有没有达到千万……


“500强”还是按照惯性在思考问题。


他们没有认识到:


如果只是一次一两千万的销量行为,一次几千上万的点赞推广活动,就能成为引起全行业关注的事件?


刷单作假,只是厂家的自娱自乐,你的品牌何以能够建立?你的品牌故事何以得以自发传播?


另外,你们每年的品牌费用投入过亿,今年砸出了几个水花呢?


事实上,以上疑问,几乎是每个传统营销人在与我交流时,都会提到的问题。传统企业的惯性行为是这样的:


品牌建设,原来是闭门生产出来,完成勾兑润色之后讲给用户。他们这种玩法可谓娴熟,但似乎总需要那层魔术幕布的遮挡才能完成。


如果突然撇去那块幕布,他们不会玩了。


这是中国的传统企业的所有问题。尤其擅长发挥品牌的力量(当然不少只是广告的力量)!擅长发挥渠道的力量!也相信员工的能量(全员营销的概念风靡一时)!


但是,要想发挥老顾客的力量?这时候他们会变得很不自信,会犹豫迟疑,甚至想都不敢想。


为什么?


因为不论是渠道,还是员工,都是他们的生意合谋者,他们曾经向一个共同的群体合谋——他们口头上的上帝(消费者)。


今天,让“500强”与消费者合谋起来?这几乎是让他们自拆魔术。


“我们没有这样的人去做这些小创新”


“500强”队员一个个对我提出的疑问,其实是他们在每个问题上在做自我检视。


中间“500强”团队得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距离用户更近?在我们公司,没有这样的人做这些事情。


因为,这些都是“公司”的事情,公司对外发言都是要有谨言慎行的,不可能从内部推出一个甚至几个这种与用户对话的人。


即便能找到这样的人,也找不到“有逼格”的职业经理人,老大更不会轻易出来上蹿下跳的……


对他们来说,要想与用户距离更近?显然很难。


KPI考核,毁了他们!


“500强”团队的好奇还在继续。继续说。


比如:他们不断追问我,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耗费那么大的力气,只是要形成一种“偏执狂爸妈”的定位,聚焦于爸妈人群,是不是太小众?如何评价每一次推广的有效性呢?如何评价每一次的投入产出比?

“你这么做小众,你的平均成本得多高啊?这种玩法能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你怎么可能整合这些资源呢?你怎么可能迈出了这些边界的呢?


……


大品牌曾经有太多优势、太多资源可用,经历过辛苦打拼的人们,高高在上;执行层、一线战士,与上层代沟严重,而且屡经换防,现在真正落地干活的人,更明白如何顺水行舟,他们早已忘记了当初发展时期的艰辛和尝试动力。


他们以前的做法,都是投放广告、直接中介化执行所有的对外传播,他们的评价体系也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的,比如:到达率、曝光频次、点击率、千人访问成本……ROI考核体系明确,内部工作的评价体系明确,在你的既有规则之下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最安全的,也是最理所当然的。


你跨出脚步做创新,一旦失败,则可能被放大成为罪责。


在2007年,索尼前董事天外伺郎先生写过一篇文章,《KPI考核毁了索尼》。去年在中国企业里引发了大讨论。当时文章里提到:因为考核主义的导向,导致了索尼的“激情集团” (公司那些不知疲倦、忘我状态的集体)消失了,“挑战精神”消失了,团队精神消失了。


当时我颇为不解。如今,面对这家500强企业的诸多疑问,让我的认识变深了。


大家距离KPI更近了,但失去了抱团啃硬骨头的风气;


大家各自在自己的边界里打转转,互不“侵犯”、各自为安,看似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坑里的工作,但失去了一气呵成、步步紧逼的攻势,也越来越看不到协同作战的团队风气。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在越来越多的团队里成为了期许。


在KPI这个圈圈里面,胆小的人,裹足不前。胆大的人,伸头探脑,迟疑难定。


他们即便距离市场很近,但他们距离市场的变化不见得近。


现在的工具应用频出,受众关注度频频转换,热点转换加快。他们往往希望能够抓住一个有效阵地,形成依赖。所以,他们对新变化、新趋势,甚至已经失去了扫描能力和关注能力。


“500强”以前的做法,都是做“以一持万”的事情,然而,如今的“去中心化”的时代,这种只会做大、不会做小的习惯,大事玩不出来花样,“小事”不愿做(看不上小创新),结果只会失声,品牌快速被人遗忘。


新的尝试,如果不能从小(细分)起步,就不可能向大(主流)跨进。如果他们还梦想着一个产品通杀、一个玩法通杀,他们就不会有本质变化。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一次次看到各个行业新的热点出现,一次次却都与自己错失交臂。


只是借助个人的驱动力去尝试创新,一定不会成为气候,无法实现一个组织的创新。


而这恰恰是创业型企业的机会。


这些新品牌,只要有明确的人群目标,只要选取了目前人群聚集的阵地、并发动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就一定会有人关注、传播、分享和互动。它的衡量标准很简单:有没有传播、有没有影响力、有没有关注度。


有效信息只要能被传播出去(比如儿童空气净化器,比如偏执狂爸妈、新爸妈对孩子的爱,比如创始人的创业情怀等等),就是一定能打动人心。


在变化加速的年代,大企业有大企业的优势,但他并不会总是领先;小企业有小企业的灵活,总能寻找到机会(当然,小企业的机会并不是大企业留给你的,而是消费者留给你的)。


至少,小企业有一个机会是不会改变的:你距离变化更近。


最后,泛泛地总结几点:


1、有时候,如果说一个企业的玩法落后了,或许不只是它一个个体的落后,而可能是一个模式的落后,一个群体的落后,一个产业链的落后(它的服务商们)。


2、你的团队是不是落后了?取决于这个团队是否自我设定了边界,而且只是这个边界里面“逛游”。你们是否设定了边界,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你有没有随时学习、随时变化、随时与人合作的开放心态,而且不是惯性前行。


3、颠覆别人是创新,作为成功者通常希望下一步是保护成果。只有持续颠覆自己,才会持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