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校园文化建设三大专业机构校园景观雕塑多功能教室学学校VI

联系资料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四川省 成都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28-*******
传真号码:
028-*******
联 系 人:
廖老师
移动电话:
1330*******
电子邮箱:
***anwenhua@163.com***

遂宁中学如何发掘传统文化底蕴 打造独特校园文化

发布于:2014年04月05日 来源:www.szfuhai.com
[摘要]学校把这一思想进行梳理,我们认为:“诩文明”即传播、普及文明,它诠释了学校的功能和作用,解答了“教什么”的问题;“助化导”即帮助、教化、引导,解答了“怎么教”的问题。“诩文明,助化导”就应该是今天遂中的办学理念;“明体达用,卓然为当代伟器”即通达事理,学以致用,成为与时俱进的卓越人才,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应该是今天遂中的办学宗旨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应将“伟”去掉,即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明体达用,卓然为当代器”。

                                           遂宁中学如何发掘传统文化底蕴 打造独特校园文化

  遂宁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牌老校。从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的学宫至今,学校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千二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从1905年兴办县立高等小学堂至今,学校经历了百年新学历程。1963年,郭沫若先生欣然为遂宁中学题写校名。

  近年来,学校认真整理传统教育文化,保留校园历史遗存,完善学校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一、整理传统教育文化,吸纳现代教育思想,形成了独特的遂宁中学教育文化

  遂中在千百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教育文化。1848年,遂宁县令鸣谦在《重建书台书院序》中这样写道:“国家设学校以培养薄海人才,而贤令尹与其行先辈,亦多各出私力,以教一邑之子弟,俾明体达用,卓然为当代伟器,诩文明,助化导,甚盛事也。”从此,“诩文明,助化导,明体达用,卓然为当代伟器”就成了书院的办学理念和宗旨不断沿继下来。

  2002年,学校把这一思想进行梳理,我们认为:“诩文明”即传播、普及文明,它诠释了学校的功能和作用,解答了“教什么”的问题;“助化导”即帮助、教化、引导,解答了“怎么教”的问题。“诩文明,助化导”就应该是今天遂中的办学理念;“明体达用,卓然为当代伟器”即通达事理,学以致用,成为与时俱进的卓越人才,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应该是今天遂中的办学宗旨,只不过学校不只培养优秀人才(“伟器”),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应将“伟”去掉,即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明体达用,卓然为当代器”。

  为了增强这一办学理念和宗旨对教学的指导性,学校在吸收学校1985年以来开展的“中学教育整体改革”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主动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借鉴现代先进的和谐教育、主体性教育的思想,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最后提出了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德树人,和谐育人,自主成人”,即“以德树品格高尚之人,和谐育全面发展之人,自主成开拓创新之人”。这一思想是对“诩文明,助化导,明体达用,卓然为当代器”的解读和诠释,在实践中更具操作性。

  在此期间,学校形成了“求实、创新、坚韧、奋进”的校训;“和谐、自主、励志、进取”的校风;“严谨、博学、敬业、树人”的教风;“立志、勤学、文明、有恒”的学风;“拼搏进取,永创一流”的遂中精神;“团结向上,师生共勉”的遂中传统。

  随后,学校把整理传统教育文化的成果汇集成了《理念治校 特色兴校》一书,于2002年出版。

  二、保留历史遗存,让校园有历史的厚重感

  (一)保留“施岳楼”

  “施岳楼”是遂宁中学仅存的一栋老式建筑。建于1913年(民国二年),为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传教士施太太、岳太太所建的住所。原先并无名字,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了不同的名称,五、六十年代,取名“反帝楼”;七十年代,将其作为教师宿舍,改名为“东舍”;从八十年代起,用作学校行政办公房,改为“行政楼”;2003年,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为不忘此楼乃施、岳二人所捐修,于是更名为“施岳楼”。

  (二)恢复卓娅楼、继光楼、雷锋楼的名字

  1953年,遂中的两幢三层砖木结构大楼落成时,一幢命名为“继光楼”,另一幢命名为“卓娅楼”。同年12月,另一幢两层的砖木结构命名“德育馆”,作为学校行政办公场所,因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遂将“德育馆”更名为“雷锋楼”。

  1955年春,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时通称“黄妈妈”),从北京返川,路过遂宁,听说遂中有座继光楼,甚为欢喜。当她在县妇联同志陪同下来到遂中时,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并应邀讲话。她讲完话后,还从胸前摘下一枚纪念章别在学生代表的胸前,并在继光楼前与学生合影留念。

  黄妈妈参观继光楼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全国,使继光楼遐迩闻名,这更加激发了遂中学生爱英雄、学英雄的热情。

上个世纪末,因三座楼房相继出现险情,被先后拆除。在原址或附近另外修建了科技楼、教学楼、实验楼。

  2003年,学校恢复了三座楼房的原名:将“科技楼”复名为“继光楼”,将“教学楼”复名为“卓娅楼”,将“实验楼”复名为“雷锋楼”,让黄继光、卓娅和雷锋的革命精神又继续鼓舞一代又一代的遂中学子不断前进。

  (三)沉钩史海,打造名人路

  在历史上,作为遂宁中学前身的学宫、书院,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如唐朝大儒张九宗,宋朝理学如傅耆,文章如于至,谏净如张述,气节如冯康国,功业如杨辅、冯楫等;明朝有席书、黄珂、吕大器、器潜等著名人物,清朝的李仙根、黄娥、张鹏翮等文章事业彪炳寰中,等等。还有为学宫、书院的修建作出了贡献的乔琳、郑重威、杨名、鸣谦、汪世椿等人。基于此,李明亮校长将校园内的四条路分别命名为“九宗路”“鹏翮路”“鸣谦路”“杨名路”,在东校区增设了“乔琳路”。

  (四)修建世纪钟亭,保存古钟

  遂中有一口古钟,解放初到七十年代,一直作为学校的信号钟。钟声宏亮,响彻斗城。钟声“象征着号召、振奋和朝气蓬勃”。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中央委员邓昌友将军2004年重返母校时感慨道:“……还有那令人难以忘怀的古钟,它那催人奋进的钟声,一直激励着我,也时刻在警示着我……”。于是他捐资10万,修建了世纪钟亭。他的夫人于2005年10月27(百年校庆之际)亲自为钟亭揭幕。悬于亭中的古钟,将继续激励着遂中师生。

  (五)修建鸣谦文化广场,荟萃校园文化精髓

2005年,为了丰富新校区的校园文化,为遂中百年华诞献礼,李明亮校长决定在东校区修建鸣谦文化广场。百年校庆时落成剪彩。她汇集了遂中历史文化的珍宝,璀璨夺目,堪称遂中历史文化的聚宝盆。

3.2米高的鸣谦塑像凝神而立。塑像后是石刻,石刻共分四部分:一是十二幅简笔石刻,展示了遂中英才的光辉事迹;二是三组浮雕,介绍了遂中的教育思想;三是浮雕背面的“遂中诗词举隅”,共选刻遂宁中学历代师生诗词21首;四是一堵幕墙,正面刻有《遂中百年大事记》,背面刻着《新校区落成赋》。

  三、重视制度创新,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2007年8月,遂宁中学新一届班子上任之初,提出了“全身心投入、高标准要求、创造性工作”的总要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全力提升学校软实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大胆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是制定了《遂宁中学校关于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提出了实行首席教师制、坐班制、质量考核末位惩戒制等八项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行为。

  二是修订了《遂宁中学教学常规要求》,对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教研活动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并设专人定期检查加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半期在全校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修订了《遂宁中学质量奖发放办法》,对初、高中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将教学质量与评优、评先、晋级、课时津贴、聘用直接挂钩,加大了奖惩力度。

  四是制定了《遂宁中学首席教师管理办法》,强化在“首席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开展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集中学科内的集体智慧,提升学科内教师的整体教研能力。首席教师履行职责一学期来,通过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集体备课和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等活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我校青年教师陈怡夺得省赛课高中二年级组总分第一名,荣获一等奖。《教育导报》头版作了题为《取消备课组长和知名教师,理顺教学管理体系,遂宁中学实行首席教师制》的报道。

  五是修订了《遂宁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做到了组织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进一步规范了我校广大教职员工的从教行为。

  通过以上各项制度的制定和贯彻落实,找准了提高教育质量的着力点,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特申报校园文化建设典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