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校园文化建设三大专业机构校园景观雕塑多功能教室学学校VI

联系资料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四川省 成都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28-*******
传真号码:
028-*******
联 系 人:
廖老师
移动电话:
1330*******
电子邮箱:
***anwenhua@163.com***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管理品位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发布于:2014年04月07日 来源:www.szfuhai.com
[摘要]在全市上下学习贯彻国家、省和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第四届德育暨常规管理工作会议,意义深远。“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将素质教育上升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在全市上下学习贯彻国家、省和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第四届德育暨常规管理工作会议,意义深远。“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将素质教育上升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推进素质教育涉及三个关键词:“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其中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德育为先”。多年来,我市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尤其是2004年中央8号文件颁布后,我们每两年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会议,每次会议一个主题、一系列举措,稳步推进德育工作;今年,我们将德育工作会议调整为一年一次,推动德育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今天德育工作会议的主题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管理品位”,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上一年度的德育工作情况,研究部署新学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德育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加大校园文化建设与常规管理力度,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我市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今天,我们听取了著名教育专家、山东省青岛二中孙先亮校长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讲座,参观了10所中小学(幼儿园);刚才,会议又表彰了我市常规管理先进单位和优秀德育工作者,石庄中学、雪岸初中、安定小学做了交流发言,他们的做法和经验,集中反映了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各个层面的实际成果,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在此,我代表教育局,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年来工作在各个教育岗位上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市德育工作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过去,审视当下,在理性中把握德育工作的现实基础
去年德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常规管理,完善育人体系,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构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五个更加”。
1.德育队伍更加专业。通过开展“从教为人民用真情,执教为学生用真爱”主题教育活动、“168”爱生行动、“向赵小亭学习,弘扬伟大师魂”演讲比赛,“班主任话细节”征文评比以及各级各类研修培训活动,提升了德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参加南通市级优秀德育案例评选,《486德育工作方案》、《留守儿童工作方案》分别获得“南通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创新案例”,我市德育工作经验在南通市德育工作会议上作书面交流; 在省教育厅、省司法厅联合开展的全省中小学优秀法制教育课件评选活动中,我市荣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五五普法”法制教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在国务院“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保护”项目终期审查中,我市得到验收组高度肯定;刚刚又从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班会课现场大赛上传来喜讯,丁堰中学马晓阳老师获得高中组大赛一等奖第三名。去年德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市有5所学校获得江苏省和谐校园的荣誉称号,7所学校被评为南通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7所学校被评为南通市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先进集体,5所学校被评为“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有45人获得南通市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2.德育阵地更加多元。一是“三个序列”:①学科教育、②班会教育、③团队活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保障了课堂成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组织班会课比武、升旗仪式评比,印发“加强小学入学仪式和成人仪式教育指导意见”,深入实施“486德育活动方案”。二是“三个载体”:①晨(夕)会、②学生社团、③心理健康咨询室。出台晨(夕)会制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不少于10分钟的思想教育或集体谈心谈话时间。发展“学生社团”,市一中成立了108个学生社团,一职高学生社团本月向南通市德育现场会提供了现场。全市有10所学校通过了心理咨询的星级认定。三是“三个基地”:①市级基地、②校级基地、③网络基地。建立了9个市级社会实践基地、150多个校级德育基地或实践基地,配合市政府对“红十四军主题公园暨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进行了布置,并积极筹建“长江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召开了校园网站建设工作会议,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建立起“如皋中小学德育交流展示工作平台”。四是“三个结合”: ①学校教育、②家庭教育、③社会教育。实施《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考核标准》,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学校、社会、家庭沟通和协作,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德育活动更加丰富。一是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活动。紧密结合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以建国60周年、少先队建队60周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广泛开展了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活动。二是开展传承文化经典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题开展了清明节、中秋节等系列主题活动,组织了“我与经典有约”、“韬奋读书节”等读书征文活动,安定小学、如师附小、职教中心的经典诵读比赛均获南通市一等奖。三是开展坚守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了“在家里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竞赛评选活动,组织了“迎世博、学‘双百’、争‘三好’”主题教育活动,参加了“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善恶观、义利观。四是开展科技发明探索活动。举办了首届如皋市青少年科技活动节,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等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开展“爱心校园”主题活动。贯彻《如皋市中小学“爱心校园”建设工作方案》,对家境贫寒的学生、留守流动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肢智残废的学生,孤儿及单亲学生提供了特别关照。五是开展热爱家乡系列活动。组织参加“腾江越海、登高致远”、“大地放歌”、“我爱我家,做四好少年”、“我爱如皋”的征文评比,开展“百万人看如皋、话发展、爱家乡、比贡献”主题活动等,在征文中凝聚城市精神,在活动中感受家乡变化,家乡情结、家乡文化在学生的记忆中扎根。
4.德育制度更加健全。通过建章立制,初步构建起对学生、教师、学校、中心初中德育评定的“四把标尺”。在教师层面,出台了《如皋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考评细则》作为全体教师的基本行为规范,开展师德考核;在学生层面,配合中考改革,印发《如皋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细则》,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多元评价客观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并纳入中考录取依据;在学校层面,印发《关于加强教育系统思想道德和诚信建设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测评体系》,开展了德育工作的第二轮测评;在中心初中层面,修订了教育工作综合考核方案,将德育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5.学校管理更具特色。从2007年开始,各学校对常规管理做到了常抓不懈,很多学校能够立足校情,通过精细管理,形成了富有特色、符合教育需要的校本文化。东皋幼儿园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了从异地新建到文化建设的整套工作,针对幼儿的特点实施阳光教育,校园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袁桥镇黄蒲小学充分挖掘动漫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故事、动漫形象为载体,打造起学校动漫文化。市一中以《一中赋》为载体,将学校着力打造的“自胜教育”、“一训三风”等校园文化的精髓融贯其间,耐人寻味。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从54期常规管理专项检查评估简报来看,从各科室的随机抽查结果来看,从几十次参观考察团访问的效果来看,我市学校管理的成效和水平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
鉴往而知来,追求无止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审视当下学校德育工作、文化建设和常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十分精辟地指出:“我们的德育存在的最大问题,一是不讲理,二是有理没有讲好。”我们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目前仍然处在“有理没有讲好”的阶段,还停留在“见好人好事就表扬,有不良现象就批评,遇中心工作就宣传,逢纪念日就活动”的状态,德育工作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还是存在问题!分析原因主要在于这样五个“还有待”:一是德育观念、德育方法还不完全适应现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德育工作规律的研究还有待加强;二是德育活动还不完全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多元需求,特色化德育课程还有待开发;三是校内外德育资源的整合还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实践、自主体验、自主探究的需要,体验教育还有待合力推进;四是校际之间的发展仍不均衡,还不符合优质均衡的要求,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品牌学校还不多,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要形成体现时代特征、如皋特色、学校特点的学校精神和文化品牌,还有待大家进一步动脑筋设计、下功夫雕琢。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思辨中明晰德育工作的科学定位
“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经过大家多年来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智育方面找到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这个载体,推动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体育、艺术方面,我们搭上了“体艺‘2+1’项目”这辆快车,获得了南通市唯一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德育方面,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思辨中明晰德育工作的科学定位。经过调研和思考,我认为应当树立起三个德育观念。
(一)德育是第一位的教育。“小成成于智,大成成于德。”这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基本伦理。德育是学生的第一素质,德育是教育的第一任务,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基本观念。德育为先的理念在工业革命后出现过波折,直到20世纪80年代再次被重视,“吃过”原子弹的日本国最先觉醒,认识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提出“轻视德育投资的思想‘值得反省’”,当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时,六万人的体育场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的报纸都为之惊叹:“可敬,可怕的民族!”从不乱扔废纸开始成就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广州也在举办亚运会,开幕式结束后中国新闻网用“亚运开幕式的意外‘微瑕’”为题报料:无论媒体席还是观众席,都在地上留下不少香蕉皮、蛋糕包装袋、易拉罐、饮料瓶等垃圾,而垃圾箱近在咫尺,却被视而不见。胡锦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我们应该更加关心孩子的文明素养如何。
(二)学生是能动的道德主体。英国一位校长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模一样的产品,学校就像造船厂,要让每艘船都能独立航行。”将学生培养成能动的道德主体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矢志追求。前些时,网上传闻某校初一年级的老师在家长会上“颁布”一些诸如“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的规定,引起了热议。面对雅俗共存的信息社会,为防止学生思想“中毒”,本可以有“堵”和“疏”两种方法。遮住学生的眼睛和耳朵不是上策,我们堵不了所有的频道。城西中学实施的学生自主管理就非常好。教育不是“叫育”,解决问题的上策在于教会学生甄别是非善恶的本领,让德育直面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参与制度的制订,参与活动的体验,参与过程的管理,参与结果的评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使他们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丛书《学会生存》中也曾指出,“未来的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三)生活是最好的德育教科书。“生活是最好的德育教科书”这是德育过程必须坚持的理念,也是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德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种观念在我国由来已久,我们只要再读一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会想起鲁迅先生对童年学校课余生活的眷恋,就会想起陶行知先生1929年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提出的“生活就是教育”。“学生们往往把思品课、政治课作为‘不喜爱课程’中的‘首选’”,问题在于学校教育人为的“过滤”太多了,不形象,不生动,德育课的内容远离了学生生活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成了被逻辑化的知识读本。青少年“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把德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语)法国社会学学科奠基人涂尔干说过:“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的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这种生活化的德育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还原于学生生活和生长的过程,道德教育发生在日常生活之中,点点滴滴呈现,静静悄悄发生,不经意间融入,日积月累增长,在有意无意间支撑起学生做人的脊梁,训练着学生处事的风格。我们倡导“生活化德育”的理念与方法需要我们对以往德育理论进行一次“扬弃”,说教要越少越好。一是对学生而言,教科书不再是学生的世界的全部,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德育教室就是校园,社会就是课间,生活就是教材,参与就是学习,睁开眼睛就是“上课时间”,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得失成败都是经验,处处留心皆是学问。二是对教师而言,“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校园就是讲台,生活就是授课。教师需要不断增强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学会用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去启发学生心智。在校园里,教师就是一本打开的书,就是学生的道德标杆,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三是对学校而言,“校园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学校应该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人文环境,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浸染、实践体验、情境模拟、参与互动等途径让学生在他们自己真切的生活中亲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符合社会要求和成长需要的道德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明确目标,扎实举措,在创新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新学年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具体要求见如皋教育网《关于印发〈2010~2011学年度如皋市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计划〉的通知》(皋教发〔2010〕83号),请各单位按文件要求落实到位。下面,我重点强调三项工作。
(一)扎实抓好学生社团。
建设学生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一些名人,如毛泽东、徐志摩、郁达夫、陶行知都创办过社团,并取得丰硕成果,有些社团成了革命的火种。今年省教育厅举办首届江苏教育博览会,令人难忘的一角是苏州展区昆山市学生社团展出的小发明、小制作异想天开,巧夺天工。杭州高级中学有一个天文台,哪里有天文现象,这个天文台的孩子就往哪儿跑。去年国际天文组织在杭州开会,浙江的高校中没有一家能承担此次会议的翻译任务,这时杭高天文台的孩子们说:“我们来!”结果,他们出色地完成了全程翻译的任务。这个天文台的一名学生还在星空中发现了一个未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这个发现已被国际天文组织认可,并以他的名字为那颗小行星命名。学生的高考成绩如何呢?校长说:天文台的所有孩子没有人低于650分。正是从这样生动活泼的校园走出了48位院士。有人说,中国学生有“三好”:基本功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外国学生有“三强”:创新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演说能力强。“钱学森之问”再次叩问着中国人的软肋。我们的确需要解放思想,让学生有“自由组合”的天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异想开天”,让学生在自己的团队天地中“呼风唤雨”,放手再大胆一些,必定会有别样的惊喜。
学生社团建设按照《关于开展如皋市中小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通知》精神执行,各学校要突破难点,搭建平台,全面推进。在组织上,有24字要求:“因校制宜,从无到有;有模有样,正常开展;不断拓展,各领风骚”。在时间上,2012年9月1日前要确保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个学生社团。在规模上,每个学生社团成员数在20~60人之间为宜,人数较多的可设立社团分部。在考核上,从本学年起,将定期举办学生社团建设观摩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批优秀社团,并对优秀学生社团负责人、指导老师进行表彰奖励。
(二)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心
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各类学生群体都能充分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每一所学校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同类别、值得特别关注的学生:有经济上贫穷的特困生,学习上落后的学困生,行为上失控的违纪生,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身体智力残缺的学生,以及处于学校管理边缘的走读生、校外租宿生等。对他们的教育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建设良好学风、校风的关键。因此,关注、关心、关爱这些特殊学生,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智慧,具体的要求请按照《如皋市中小学“爱心校园”建设工作方案》(皋教发〔2009〕38号)执行,这里不再赘述。今天要特别提醒和强调对校外租宿生和走读生的关心,对这些孩子的管理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今年教育局制订了《关于加强校外租宿生管理的指导意见》,希望各所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没有租宿生的学校也要认真做好走读生教育与管理的相关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一般由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组成。其中,物质文化包括学校的教育场所、建筑、环境、设备设施等物质条件;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层次和形态、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等;精神文化包括学校共同推崇的价值取向,校训、校歌中所表达的目标,成员对学校、师生的依恋、认同、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对教育过程与规律的认识等;课程活动文化包括课程计划规定的认知性理论课程与实践性活动性课程,以及没有被列入课程计划,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发展的一切校园文化要素。一所办得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只有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质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才能拥有持续生命力,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提出,将2011年确定为“校园文化建设年”,各学校要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用文化支撑学校,用文化引领学校,用文化提升学校,形成百花齐放、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
1.以人为本,弘扬立体丰盈的精神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学校精神,要以人文本,凝聚核心价值,弘扬立体丰盈的精神文化。一要提炼学校精神。各学校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要深入研究学校历史和传统,充分发掘学校最本质的文化内核,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讨论,确定办学理念和价值观,提炼形成学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规划愿景,形成学校精神层面的文化体系。外国语学校在第一批学生招生前夕,为寻找学校精神的合理定位反复研究、考证,最终将“笃学中外、思行天下”确定为校训。二要塑造学校精神。一切精美的东西都应有深沉的内涵和令人凝视的外观,校园建设也是如此,校园内呈现的每一个“作品”,在内容上都要有教育性,表现上都要有审美感,力求“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各学校要通过文化石、文化碑、文化廊、文化墙、校史馆、陈列室等形式彰显办学理念,外化学校精神。三要认同学校精神。各学校要设计出体现校园文化特征的校徽、校训、校旗、校歌、校报、校树等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以增强师生对学校精神的认同;要通过研讨、演讲、征文等多种形式将学校精神内化为全校师生的个性品质,并化作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行动,形成恒久的独特文化。
2.创新管理,建设个性独特的制度文化。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必不可少的保障,是校园生活规范有序、和谐高效的根本保证。创新管理,建设个性独特的制度文化,不仅可以落实国家方针、政策,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和谐的工作秩序,而且可以塑造制度中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制度的数量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制度本身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各学校要根据政策、法律的要求,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章程》的修订,参与各项计划、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使师生由制度的修整与规范,发展到意识浸润,习惯养成,最后内化为一种无意识的自觉与自然。
3.注重质量,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各校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扎实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注重质量,挖掘内涵,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文化。《南通市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将投入使用,各学校在选择性使用的基础上,要以此为范本,在课程建构思想的指导下,将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社区组织、学生需求等资源进行整合,将校内外各项活动整合提升为具有校本特色、课程意义的活动,做好各项活动台帐资料的归类整理,加强研究开发,逐步提高德育活动开展的科学性、系统性、特色性。
4.立足特色,打造富有品味的物质文化。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层面,要立足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品位。一要做好校园环境的绿化、净化、美化。各学校要不断提升办学理念,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优化建筑布局,丰富精品校园景观;要根据学校空间分布,合理搭配花木品种、距离疏密、层次深浅、色彩分布。有条件的学校,要因地制宜地建设雕塑景观、文化长廊、亭台楼榭等,努力做好育人寓意的挖掘和创新;要大力强化校园广播、电视、网站、橱窗、校报、校史馆等文化载体的建设,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二要体现文化布置的规范性、教育性、艺术性。“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各学校要依靠广大师生,根据教育性、艺术性的要求将学校精神、传统文明、主流价值观通过“美的文词”呈现到班级、寝室、餐厅、走道、办公室等各个角落,逐步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明年我们将组织评选“如皋市十佳优秀校园景观”,希望雉水大地上涌现出更多盆景化、园林化的优美校园。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加强德育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让我们坚持以德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塑校的发展方略,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努力建设底蕴丰厚、精神丰盈、内涵丰富、物质丰足的校园文化,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熏陶人,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人,以实干的精神带动人,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如皋教育的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