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校园文化建设三大专业机构校园景观雕塑多功能教室学学校VI

联系资料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四川省 成都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28-*******
传真号码:
028-*******
联 系 人:
廖老师
移动电话:
1330*******
电子邮箱:
***anwenhua@163.com***

看黄河文化叙中华文明

发布于:2014年01月23日 来源:www.szfuhai.com
[摘要]华夏文明起源论在文明起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讨论中,国内外学者都承认,地理环境在文明起源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事实告诉我们,离开了一定地理环境中的气候、地形、土壤、水分、植被、动物以及矿产、能源等自然条件,离开了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生态环境,一切文化创造活动都会失掉客观的基础。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同样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影响。

看黄河文化叙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个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在这三大起源文明中,又以黄河文明最为重要,属于中华文明的主干脉络。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在与北方草原文明相碰撞的同时,不断向长江流域扩散和发展。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而北方草原文明由于游牧文明的局限性,在华夏源流的核心领域中并没有传承下太多东西。所以就整体而言,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正始主源,要讨论华夏文明的地理因素,就应当着重研究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最后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河源至贵德段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贵德至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该地区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黄河的发育形成在黄河形成之前,青藏高原一带海拔很低,而黄土高原还在发育期,所以现在的亚洲中部地区还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准平原”。由于当时全球正处于大气环流强盛期,大陆内部降雨量充沛,“准平原”上面有广布发达的内流水系,但各水系流向不同。当时的华北平原均为古海洋所在地,海水可抵达今三门峡附近。黄河在形成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距今320万年到300万年左右,黄河地带夷平面发达,海拔1000米以下,地貌起伏微弱,河流湖泊交替;距今247万年左右,由于地壳运动,欧亚板块与澳大利亚——印度板块相互挤压,致使夷平面解体,青藏高原海拔大幅上升,约2000米以上,山地起伏增大,形成新的湖泊地貌;第三阶段距今160万年左右,是地质构造巨变期,断裂起伏呈脉冲式增强,古湖泊湖水下切,形成一条泱泱巨川,万溪汇聚奔腾汹涌,构成一条大河穿越峡谷,成为今天著名的中国第二大河黄河,此时的黄河以银川盆地为归宿。当时黄河“下游”的黄土高原是风积高原,其土质松软,土沙颗粒细小均匀、分选好,易于被流水侵蚀和搬运。黄河形成后每年携带大量的泥沙在下游淤集,形成后来肥沃的华北平原。因此可以说,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黄河,黄河又利用黄土高原造就了华北平原。
      纬度气候与黄河文明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面积约75.2平方公里,基本位于北纬32度至41度之间,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从考古学的发现可以看出,当人类在陆地上生存并开始活动的时候,出于人类自身的本性,都是选择最优厚的自然环境作为生存条件的。 从世界六大文明古国(古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中国、古希腊、古印度、古玛雅)发生的地域来看,恰如事 先约好的一般,都诞生在北纬30度线附近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这是因为温带和亚热带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人类生存,温带和亚热带在自然条件方面富于差异性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只有这样的地理环境才是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并且通过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的变化,促使他们的需要、能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趋于多样化。而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热带、寒带,无论如何也发生不了早期文明。哲学家黑格尔也认为,在极热和极寒的地带就找不到世界历史民族的地盘,因为这些地方的酷热严寒使“精神”不能给自己建筑一个世界,使人类不能作自由运动,历史的真正舞台只能是北温带,因为地球在那里形成一个大陆,有着一个广阔的胸膛,而且自然产物也丰富多样,远比南半球那分裂的地形和贫乏的资源要优越得多。从当今世界来看,中纬度地带,不仅是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而且也是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较快的地区,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为什么早期文明都产生在这一区域。
      土质特点与黄河耕作文明,黄河、长江均位于温带地区,而今天长江流域气候优于黄河流域,但为什么古代文明首先在黄河流域产生,这除了有气候变迁的原因外,黄土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据著名气象学家竺可帧研究,距今3000~5000年时,黄河流域平均气温约比今天高2℃,冬季气温高3~5℃,相当于今长江流域的气温,降水比现在丰沛。当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山上森林被覆,平川河网密布,到处山青水秀,郁郁葱葱,在谷、盆地的冲积平原,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具有较好的成土母质。黄土表面构造团粒细微,组织均匀疏松,良好的森林植被增加了土地的腐殖质,使黄土具有较高的肥力。因为早期农业,生产工具是非常原始的,在很长的时期内,耕田的主要工具是一些树枝、木棒和天然石块,生产效率是很低的,即使后来慢慢知道进行一些简单加工,但依然是拙笨的木器,开发土地的能力是不大的。因此早期人们开始经营农业时,在生产条件限制下,必须选择容易开发的地方来定居。相形之下,长江流域过于炎热潮湿,不如黄河流域宜于住人,不少地区覆盖着大片的热带的原始森林,平原地区则湖泊沼泽四布,再加上土质紧密,所以不仅原始工具开垦困难,而且不易扩大交往,使长江流域早期文化发展落后于黄河流域。而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宜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且易开垦耕作,全区平均年降雨量虽不很丰沛,但却相当集中在作物生长季节,无霜期也相当长。这一切,对于生产工具还相当原始和生产力较低的古代人民来讲,实是一个比较适宜于经营简单农业和适合于聚合的地点,所以从远古直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直是中国开发较早的一个经济区,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黄土不仅对早期农业有影响,而且对文明的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正如张新斌在《黄土与中国古代城市》一文中说的那样,“中国城市的建设是以黄土夯实的城垣为标志;以黄土高台的夯筑为基础的土木混合结构为特色;以广袤无垠的黄土平原而布局设计,平面铺开为基调;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鲜明风格而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在黄河流域,复杂地貌所带来的城市与建筑的多样形式均带有明显的黄土气息,黄河文明同样是带有浓郁黄土芳香的文明。
      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蕴藏有大量的煤、石油和铁、铜、铝、铅、金、银、钨、铬、镁等矿藏;同时由于地区气候温厚多样,黄河流域存在着数量近人的可利用动植物资源,现今人类已驯化的动物猪、狗、牛、羊、马、鸡、鸭等在远古时代的黄河流域都有存在,而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也分布其间。这为原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动植物矿藏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文明的产生提供一定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黄河中下游地区旧石器遗址中,有大量的石器工具发现,例如1978年,在洛阳市区洛河北岸的凯旋路东段南侧,距地表10米处发现了距今5~10万年的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存,出上有31件用锤击法打制成的石核石器和石片石器,质料分别为石英岩、沉积岩等。到了新石器时期,不仅石器的品种更加丰富,而且还出现了陶器和骨、蚌器,例如在王湾遗址中,曾发现有石斧、石锛、石刀、石镞、石铲、石镰、盘状器、石磨棒、骨镞、蚌刀、蚌铲以及大量的陶器。这些新旧石器时期的遗物,虽然经过了人类的加工,但都是来自黄河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果黄河地区没有石料,没有烧制陶器的燃料,那将延缓文明的产生。正如美国人类学教授罗伯特·路威在《文明与野蛮》一书中所说:“为什么格兰查科印第安人没有石器?在过去,他们的祖宗一定有过石器的,因为剥石作器是人类工艺中顶早出世的一种。干脆回答一句:他们现在住家的地方连石头的影子也没有。密克罗尼西亚也是如此,走到这些岛上来的大洋洲人不久便把制造石斧的技术丢了,因为那些珊瑚岛上找不出适当的材料。有许多事情不是人类做不来,只因老天不让他们做。比如说,在他住的地方要没有野牛野马,他决不能养家牛家马。”
      黄河地区仰韶时期已开始饲养猪、狗、鸡等家畜家禽,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已有大量的玉器随葬,并已出现铜器,特别是后来青铜的出现,使黄河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苏健同志认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一带是率先挤进青铜时代的地区”。而该地区之所以率先进入青铜时代,与黄河地区存在着天然金属矿不无关系。而为中国人所自豪的四大发明也离不开特定的自然资源:指南针的发明,首先要有自然的磁石,火药的发明离不开自然界的疏磺和硝石,纸的产生离不开丰富的造纸资源(如麻、楮材等)。黄河流域在这些资源的聚集上要比长江以致中国其他大河流域要强得多,这也在一定层面上解释了为什么中华文明会先觉于黄河流域。
      动植物矿藏对黄河文明的影响,还表现在其它许多方面,有的是直接影响,有的是间接影响,比如它对建筑材料,原始动物崇拜,以及宗教活动等都有影响,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地形地貌、维度气候和自然资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和文明产生的早晚。黄河文明的产生虽然存在着众多的因素,但从自然因素来讲,中纬度适宜的气候、河流、地形、黄土、动植物矿藏五大因素对文明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并不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优美的自然环境并不必然产生古代文明,黄河文明产生的五大自然因素,并不是文明产生的唯一因素,它对文明影响的重要性,表现在延缓和促进文明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