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校园文化建设三大专业机构校园景观雕塑多功能教室学学校VI

联系资料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四川省 成都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28-*******
传真号码:
028-*******
联 系 人:
廖老师
移动电话:
1330*******
电子邮箱:
***anwenhua@163.com***

根植巴金精神彰显文化特色

发布于:2014年01月10日 来源:www.szfuhai.com
[摘要]有一所小学校,她座落在成都,它的名字叫“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她是巴金先生生前最关注的学校。这所小学校还有一个名字叫“巴金小学”,那是因为与巴金老人结下的近20年的情缘。学校的师生也因此被巴金精神润泽着,感悟着巴金的教诲,学习着巴金的品质,学校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

根植巴金精神彰显文化精神

      学校的文化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高贵”和“高尚”。学校文化之源是生活,学校文化之根是生命。所以多年来,我们一直将学校的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错位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凝聚忍心,构建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我们明白,学校文化是一种力量,而这种“文化力”是学校发展的脊梁。我们一直坚持以文化育人,以文化办学,我们始终思考着、践行着:学校文化如何成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如春雨无声,教育无痕,这种力量是学校温暖的源泉。

      而在东小,巴金老人厚重的思想文化、精神文化珍藏在所有老师和孩子心里。巴金精神已逐步转化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教育资源。一种教师生命的信仰,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重要精神支柱。由此,学校以巴金的思想文化为核心,以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为载体,深刻挖掘其教育内涵,形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精神统领。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八大文化:理念文化、国际交流、活动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课堂文化。

      在管理文化中,我校是以“三中心”来构建的。管理中心提供学校的安全、后勤、秩序、等方面的支撑和保障。学术中心主要是面向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科研工作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发展中心是以学校的特色、对外交流、校刊文集等工作提亮学校的品质。

      说起这个话题,我们每一个东小人总会幸福地讲述着那一个缘起… 1991年5月全校师生收到巴金爷爷的第一封来信和一本《巴金和儿童文学》1995年2月学校收到巴老第二次来信和《东方小故事》录像带。《给家乡孩子的信》被收入了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于是东小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童年。每次学课文时,孩子们都会自豪地说,那是巴金爷爷写给我们东小孩子的信。就是这样一封信,让东小有幸牵手这位伟大的世纪老人。正如著名作家麦家感叹:“你们学校的学生真幸福啊!在家有亲生父亲,在学校有精神父亲”。

      这样的情缘不断的润泽着东小的师生: 全校师生先后收到收到巴金爷爷送来的信件、书籍、孺子牛的雕塑等鼓励孩子们踏实的学习。多年来,我们始终怀着一种深深崇敬以“巴金精神”作为学校文化的统领。在校园文化中,我们也处处也已巡检“巴金”爷爷的足迹。

      校门的花丛中静立着校训石,上面书写着巴金爷爷对孩子们期盼的“说真话、做好人”操场上,巴金爷爷的塑像端坐着,每天陪伴着同学们读书玩耍。走进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教学楼,来到让人回到巴金时代的大厅,诵读镌刻在墙上《巴金给东城根街小学孩子的一封信》,聆听巴金爷爷的教诲。在“巴金书屋”内陈列着学校孩子与巴金多年以来交流的所有照片、巴金信件、巴金的赠品、赠书等珍贵的文史资料,以及由巴金亲人收集并捐赠的巴金系列图片、全校师生珍藏的巴金的资料和书籍,在这里学生更直观的走进巴金,了解他和我校的情缘。真言堂,这里是孩子对巴金爷爷诉说心事的地方。 “家春秋”老师们可以在那里分享昨天的成果,享受今天工作的快乐。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老师和孩子可以在喧嚣的城市中的寻见一份难得的“安静”。我们开发了校本的教材《少年巴金读本》每年11月有巴金文化节 每年11月《巴金杯》海内外征文比赛(已经出版了12期)参加巴金研究会的国际研讨活动、巴金文学社有特色活动、入学时有巴金学习会、有老师的博客集《守望春天》。

      也正因“巴金精神”的润泽,东小得到了无数文学界、文艺界名家名人的悉心关怀。他们是: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巴金儿子李晓棠、著名作家、省文联主席马识途、巴金爷爷的侄子李致、著名作家麦加、邱易东、王火等。我们的童年也就多了一份文学的滋养。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灵魂的公民。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e世界的大背景下,深扎中国根则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在根植巴金精神的过程中,让孩子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等元素,让孩子们喜欢、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建立起初步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我们东小在传承传统文化中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着手:课题支撑,课程建设,活动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整合。

      课题中:《中华民族文化小学教育活动的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理解藏文化的探索》 《民族文化传承途径的研究》 《四川皮影艺术在校园中的发扬与传承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我们大多通过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的实践研究作为载体,以“民族文化活动促学生发展”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特设推动项目。

      在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学校将“民族文化课程”分成微型,中型,大型三个层面。走进孩子的课堂,各学科创设“课中课”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向学生渗透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师生学养。走进班队,走进学校等大型活动。

我们有东小独特的“活动文化”,(其中包括:亲近文化人、亲历文化城、过好传统节、自创文化节、争做文化人、走向国际化)通过各种文化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文化的力量。

      亲近“文化人”活动:东小人与巴金先生的情缘,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因为对文化共同的热爱与关注,近几年麦加、阿来、邱易东、李致……等纷纷走进校园,与孩子亲切交流。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也连续在每个新年给孩子们赠书、写信,鼓励孩子们亲近文化,以文学的光和热温暖人生。

      亲历“文化城”活动:孩子们记录着宽窄巷、细品大慈寺、造访修古斋、赏游琴台路、触摸老城墙、走进各种博物馆,走进巴金纪念馆,走进上海巴金故居,走进上海作协┅┅

      自创“文化节”活动:读书节、巴金文化节、童诗节、游戏节、网络文化节、水文化节、茶文化节、民风民俗节、中英文化节、艺术节、数学节、科技节、电影节、体育节等每年在各种文化节中,孩子们发现着自己,展示着自己。

      学校先后组织成立了各种社团:皮影剧团、表演社团、巴金文学社、巴金剧团、弓弦乐团,版画社团、书法社团、篆刻社团、科技社团、纸雕社团剪纸社团等。

      学校的艺术教育成绩斐然,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我们多的艺术教育发挥这巨大的作用。多次在全国、省级、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我们的作品或表演类的节目也大多以民风民俗、巴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内容过来选材,所以在各种原创的艺术形式中,东小的艺术教育呈现的出独特色的文化特点和优势,形成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八结合”的实施途径,资源整合各方的资源:四川省曲艺团、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四川省美协、成都画院、成都市文化局、巴金文学研究会、四川省博物院、家长助教团、四川省川剧院等等,通过艺术的氤氲培养东小师生的艺术气质,传承传统文化,给孩子艺术的童年,快乐的童年,为培养有根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根植巴金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国际视野。在这样的办学思想指引下,学校也成为了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雏鹰红旗大队”、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巴金文学读书会联谊学校、全国少年巴金文学院、中央教科所国家级重点实验课题、中国教育学会“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验基地、四川省巴金文学院基地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校风示范校”、成都市群众艺术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等等。

      我校多年来根植巴金精神,立足民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构建学校特色文化,深扎中国根方能放眼世界。

也正是这些“不同”,近年来,东小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捷克、香港、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和课程共建活动,是四川教育厅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 我们通过书信来往、在线交流、互赠礼物、缔结友好学校、“中外文化”互访活动、课程共建、同读名著设计制作学校国际交流信物等方式增加相互了解、增进双方友谊,旨在通过多元文化交流,推广本土文化、寻求民族多元文化的结合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师与学生。

      我们用巴金精神润泽师生,我们用传统文化润养孩子,我们用国际视野丰富童年。在如今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培养“具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我们东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