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武汉华卫科技有限公司膏药贴,红外止咳贴,医用透明敷料批发招商加盟

联系资料

武汉华卫科技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湖北省 武汉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27-*******
传真号码:
027-*******
联 系 人:
郑经理
移动电话:
1388*******
电子邮箱:
***anhuawei@yeah.net***

内病外治穴位敷贴

发布于:2016年05月06日 来源:www.szfuhai.com
[摘要]根据医学史料记载,外治法的起源远远早于内治。《黄帝内经》有“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张仲景以赤豆纳鼻,猪胆汁蜜煎导滞等都是临床运用外治法治疗内科疾病的先例。唐·孙思邈《千金方》妇、儿科卷,载有外治方药250余首,20余种外治方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所列的各种病症中,其外治方法就有80余种。

内病外治的由来
根据医学史料记载,外治法的起源远远早于内治。《黄帝内经》有“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张仲景以赤豆纳鼻,猪胆汁蜜煎导滞等都是临床运用外治法治疗内科疾病的先例。唐·孙思邈《千金方》妇、儿科卷,载有外治方药250余首,20余种外治方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所列的各种病症中,其外治方法就有80余种。清·吴师机最早倡导外治法可治内科疾病,列举叶天士用平胃散炒熨治痢,用常山饮炒嗅治疟的例子。说“变汤剂为外治,实开后人无限法门”。他从理论上阐述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认为:“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并以亲身经历,证明“膏药可治百病”。同时指出当时有“不问大小轻重,辄云服药,众口一词,牢不可破”的不良倾向。并说“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由于封建礼教、社会习俗等因素,晚清到民国,外治法治内病的工作一直未能开展。解放后,由于正确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使中医得到了新生,外治法也相应得到发展。针灸、推拿早已形成了专科,一向以外治法为主治疗的外科、伤骨、皮肤、五官科均成为独立科室而各自得到发展,唯内科、妇科、儿科(习惯妇、儿科归到大内科)疾病仍以内服汤药为主,外治方法很少发掘利用,实为一大缺陷。有鉴于此,我们于1978年起就开始收集古今医籍及中医期刊中有关外治的资料,通过去粗取精,重组方药,在临床上实践应用。在实践有效的基础上,为突出外治法治内病的特色,于1982年8月开设“内病外治门诊”。

内病外治实践
1.吃多了胃胀、吃少了也胃胀  敲击左极泉穴(腋窝最深处)用右手握拳敲击20下即可 或用山参片贴敷左极泉穴(胶布固定)
2.吃西瓜后腹痛、腹泻  食凉性食物后 十滴水滴肚脐,2-3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甘草粉覆盖肚脐养脾胃。
3.剑突下胀痛  右胆囊穴(膝盖下方),拳头猛敲击或扎针,之后用何首乌粉贴敷,保健预防胆囊炎及胆囊的诸问题。
4.轻度感冒流清鼻涕  取一粒枸杞剥开皮,用枸杞肉的一面贴于两眼之间的鼻梁根处,用胶布固定。
5.坐久肩背酸痛  敲击两后溪穴(手拳起突出的部分)敲击5分钟。或用山参片贴睡前贴。
6.坐久看电脑,眼疲劳  两瞳髎穴(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紫苏子几粒捣烂贴,睡前贴。
7.眩晕与暴怒后  敲击两膈腧穴(后背第7胸椎棘突左右,2指宽)或山参片贴。
8.牙痛  左小海穴(曲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定穴)
9.运动时多腿酸痛  两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贴山参片。1小时内症状明显缓解。

穴位敷贴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穴位贴敷、艾灸、拔火罐、穴位注射、中药内服等,其中以穴位贴敷最为常用,尤其适宜慢性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穴位贴敷因使用的药物和穴位不同可发挥多种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发挥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从而调整脏腑功能,补气养血,平衡阴阳,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扶正祛邪,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