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武汉金长城职业培训学校www.97506.com湖北经济学院成教自考,武汉大学护理学,湖北理工学院成教自考

联系资料

武汉金长城职业培训学校www.97506.com
所在地区:
湖北省 武汉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27-*******
传真号码:
1534*******
联 系 人:
卢老师
移动电话:
1362*******
电子邮箱:
***158556@qq.com***

最新信息

查看更多>

附:自考公共政策过关宝典秘籍,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自考护理学包过

发布于:2013年08月12日 来源:www.szfuhai.com
[摘要]附:自考公共政策过关宝典秘籍,武汉金长城职业培训学校,武汉大学自考护理学报名点为您整理。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自考护理学包过

附:自考公共政策过关宝典秘籍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自考护理学包过

 

附:自考公共政策过关宝典秘籍,武汉金长城职业培训学校,武汉大学自考护理学报名点为您整理。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自考护理学包过。联系我们:网页左边有学校联系方式,右边点击QQ可直接在线咨询。

 

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答:(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如管仲提出的“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如孟轲提出的“民贵君轻"、“政在得民"(3)“惠民”、  “养民"  “富民"的政策传统。。如李悝主张“尽地力”、“善平籴”(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如商鞅认为“国待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如唐甄认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如老聃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

答: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及其被奉为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有如下影响:(1)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正面作用(2)尽管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专门知识仍然大大地超出他们的知识领域,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与,二是实行政策咨询。

3.简述拉斯韦尔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

答:(1)公共政策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2)其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6)它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4.简述阿尔蒙德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

答:;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在两个方面对公共政策学做出了突出贡献:(1)它把政治系统过程、政治过程、政府过程、政策过程作为一个同一的过程来进行分析,从而使政策研究与政治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克服政策研究中的纯技术、纯操作主义倾向 (2)它把公共政策看作政治系统输出的产品,并将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为四种类型,即提取性功能、分配性功能、管制性功能和象征性功能

5.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答:改革开放后,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成为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1)提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2)党和政府各级领导部门及国务院各部委局都建立了从事政策研究的专门机构  (3)90年代,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率先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公共政策学单科或系列课程。

6.公共政策学的内涵是什么?

答:(1)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 (2)按照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3)研究内容包括国家、政府、政党每一项职能活动的行为规则、行动路线和行动方案。(4)研究活动具有鲜明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

7.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

答:(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8.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

答:“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的主要思想具有以下五点:(1)经验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也就是说,感觉经验是认识的真正源泉(2)经验主义强调人的认识须从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出发(3)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经验主义强调归纳逻辑作为认识工具而具有的根本作甩,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一贯性(5)关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培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9.简述理性主义的主要思想。

答:(1)理性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理性直观而不是感觉经验。(2)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上,理性主义认为对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认识算不上真正的知识,只有对事物的共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才是具有普遍必然意义的科学知识。(3)在是否有普遍的共同理性存在的问题上,理性主义持肯定的态度(4)理性主义蔑视和贬低归纳法作为人类认识工具所起的作用,认为用归纳法得出的知识完全是偶然的,尚不具有真正的知识所具有的形式,顶多只能用作一般原理的例证。

10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1)经验证实原则(2):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3)科学主义的科学观

11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答:(1)对从伽俐略开始、支配西方思想三百多年的机械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与科学观进行了激烈的批评。(2)后现代主义主张自然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3)后现代主义对人文精神的呼唤(4)后现代主义重视非理性的、反理性的和超理性的等反科学主义的创造性思维

12.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关于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德洛尔列举亍以下几点.(1)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2)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体政策的宏观特性。(3)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4)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5)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观察的功能。

13·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

答:(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其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⑶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为决策者一一权衡。⑷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进行手磊盖研(5)每一个选择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有可比性。结果都与其他选择方案具有可比性。⑹决策者最后采用的那个方案,是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目的、价值或目标的方案。

14·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

(1)          这个模型设定决策者为理性人,这个设定是缺乏经验支持的。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公正的、客观的、理智的,,

而在实践中决策者的公正、客观和理智却常常是极为有限的。(2)这个模型过高的估计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作为政策分析工具所引起的作用,因为在实践中这两种分析工具对许多工作政策往往束手无策3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全智全能,但在实践中决策者拥有的知识、获取的信息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预先对投入一产出,成本一收益的比例精确的计算

15.简述渐进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

答: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主要内容如下: (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2)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

16.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答:集团模型假定:(1)制定政策(2)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相互竞争着的集团之间的达成力量平衡的过程(3)在现代政治生活中,集团间获取公共政策资源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4)在任何时候;公共政策都反映占支配地位的集团的利益o

17.简述集团模型受到的批评。

答:这个模型所受到的批评有这样几点:(1)它把注意力集中于政策形成过程中那些重要的能动因素的同时,过分夸大了集团的重要性而低估了公共权力机构自身“所起的独立的又富有创造性的作用(2)人类在政府与政治过程上的许多问题,集团决策模型无法解释,.因为它忽略了政治生活中其他许多重要因素对公共政策形成的影响。(3)它对于多元主义政治体制以外的那些政治体制内的决策过程,缺乏解释力。

18.简述公共政策的内涵。

答:(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公共政策,也可以是消极的公共政策。

1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

答:(1)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2)政府要素是体制、机构和公务人员。(3)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诉求而制定的目标和进行的资源配置。

20.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

答:(1)利益表达(2)利益综合。(3)政策制定。(4)政策执行(5)反馈。

21.美国总统的决策是通过哪些途径做出的?

答:(1)他在内阁决策中的独断权。(2)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白宫这个行政系统的末端,总统则在这个末端建立起制定政策的总统直辖机构。

22.中国政治体制赋予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有哪些?  

答:中国现行政治体制赋予政策过程有两大特征:(1)从宪法规范的权力关系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占有首要的、全权的、不受其他权力制约的地位,是一切政府权力的惟一来源和归宿。(2)从议行合一的政府系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看,中国共产党则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过程的运行。

23人大决策的内容有哪些?

答:(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决定权的那些行为(2)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人事任免权的行为。(3)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监督权外,其他县以.土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乡()人大做出的全部决策的行为。(4)地方人大中除了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4简述我国地方性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在内容范围上的区别。

答;(1)法律需要具体化的,制定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需要具体化的,制定规章;(2)涉及到司法活动的,制定地方性法规;调整行政机关自身活动的;制定规章;(3)法律和行政法规未做规定,需要创设新的实体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制定地方性法规;不创设新的实体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制定规章;(4)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大事项,由地方性法规规定;其他事项由地方性规章规定

25.合理的政策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答:(1)合理的政策结构的显著特征是结构的有序化。(2)合理的政策结构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有效的分级控制(3)严格的组合秩序,这是政策结构合理的重要条件。

26.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

答:(1)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直接生产者。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

(2)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即那些虽不直接参与政策产品的生产,但由于获得了国家法律的保护或认可,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等方式和渠道,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组织或个人

2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答:(1)信息子系统(2)咨询子系统(3)决策子系统 (4)执行予系统 (5)评估子系统 (6)监控子系统 (7)反馈子系统

28.简述咨询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答:(1)提供预测研究(2)帮助决策子系统发现问题 (3)政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证 (4)其他政策相关问题的咨询.(5)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验和评估

29.简述决策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答:(1)确认政策问题 (2)明确政策目标  (3)组织政策方案设计  (4)负责备选方案的选择和最终确定。 

30.简述评估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1)检抢公共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2)提供政策持续、修改、调整或终止的重要依据。(3)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

31.简述监控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答:(1)根据公共政策的目标,确立具体的监控标准或指标,并作为实施些控的依据。(2)对执行子系统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包括执行子系统是否执行政策、执行得如何,以纠正执行偏差,惩罚执行不力。(3)反馈执行情况。

32简述反馈子系统的功能    

答:(1)为决策子系统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依据。(2)客观、准确弋灵敏、迅速地向决策子系统反映政策运行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健后者能够根据所得信息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并做出适时的调整和补充。(3)反馈子系统传输的信息也是对政策实施有效控制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最佳手段。

33简述国情与国策的关系。

答:_一国的现实国情构成了公共政策系统的主体认知环境,它对科学地制定公共政策尤其是总政策与基本政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34.简述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答:作为大众利益要求的反映和表达,大众传媒是任何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政策制定者所必须考虑和顾及的;在传媒越来越发达的今吞,公共政策过程越来越多地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10.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答:(1)治理能力强调多元、民主、合作、非意识形态的公共行政,使公共政策的主体更加多元化。(2)治理能力的要求使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更多地考虑公民的地位和利益,也使公共政策的实施不仅依靠政府的权威,也需要政策主体与客体通过协调、沟通所形成的合作网络权威。(3)治理能力对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公共政策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治理能力在实施公共政策方面,除了国家的手段和方法外,更多地强调公共政策各子系统之间的合作o

35.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答:(1)政治体制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2)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程度。(3) 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程度。政治体制影响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

36.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

答.(1)客观的社会现实。(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与组织活动。(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3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

答:(1)从国内和国际的视角看,国内的原因有自然灾害、非预期的人文事件、社会变迁等,国际的原因有战争或军事行动的爆发、武器的革新与发展、国际关系以及国际间联盟形态的变更。(2)从客观和主观的视角看。能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社会变革;体制转型。在客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主观因素的变化也会引发许多新的公共政策问题。 

38.简述政策问题的分析与其他阶级公共政策分析的共性与区别。

答:共性在于都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区别在于:政策问题的分析侧重于对现实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期望值、固有规范等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以及对人们油然而生的强烈不满足感和政策行动需求等问题,进行界定性的分析。

39.简述边界分析法

答:(1)边界分析就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2)边界分析往往有三个步骤:饱和抽样、诱导性提问和边界估计。(3)该方法和程序一般能适合问题界定的基本要求,能帮助弄H清政策问题的本质与特征,成本与效益等,但它的结果即便是合理的,也不一定是完全肯定的,需要与其他构建问题的方法或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进行公共政策问题分析。   

40.简述多角度分析方法。

答:多角度分析,即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1)个人角度  许多政策抉择往往与决策者个人的感知、感情和利益密切相关,’因而政策问题的分析必须重视决策者或相关人员的个人感情、感知和利益需求等对政策问题的影响。(2)组织角度。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也必须重视从组织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组织的组成形态、自我利益、价值取向等因素对有关政策问题的影响。(3)技术角度。从纯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探寻到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性所在,可以将问题的特征和严重危害程度加以定量化和定性化地反映出来,以增强分析论证的说服力,从而推动该问题决策进入政府议程。

41.简述政府议程和系统议程的差异

答:(1)系统议程仅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所组成,其概念和范围都还很模糊;仅是整个政策过程中的问题发生或提出阶段;它可以不涉及可行性解决方案问题,所体现出来的往往是众说纷纭的特点。(2)政府议程则由一些较具体的项目所组成;处于政策问题认定的最后阶段;主旨在于最终认定与政策问题有关的种种事实。

42.简述政策规划的特征。

答:(1)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说,多元化和政府主导并存。(2)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43.简述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  

答:政策规划强调主体多元化的同时,还要注意政府主导化问题。这种主导主要体现在规划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并不是说政府的规划方案必须占主导地位

44.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的含义。

答:评估是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择优则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45.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应遵循的标准。

答:(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  (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地少; (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地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用尽可能地小。

46.简述方案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答:政策可行性分析的内容主要是:(1)政治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3)行政可行性(4)方案是符合宪法、法律的有关条款及其精神。(5)技术可行性 

47.简述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

答:(1)提出议案(2)审议议案(3)通过议案(4)公布政策

48.简述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  

答:(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 (3)实施上的灵活性。(4)时间的阶段性与连续性。(5)影响的广泛性。

49.简述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

答:(1)政策执行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2)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3)政策执行结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50.政策执行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贯彻准确原则?

答:(1)执行机关和人员要正确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精神,完整把握其内容实质(2)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不能随意歪曲,不能搞土政策,使政策走样(3)要准确地掌握反馈信息,不断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加以解决o

51.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有哪些?

答:(1)过程模型;(2)互适模型;(3)循环模型;(4)博弈模型;(5)系统模型;(6)综合模型 .

52.简述互适模型包含的四个逻辑认定。    

答:(1)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间的需求和观点并不完全一致(2)相互调适的过程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双方彼此进行奴向交流的过程。(3)政策执行者的目标和手段可随着环境因素、受影响者的需求和观点的改变而改变。(4)受影响者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将反馈到政策上,从而影响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和价值取向。

53.系统模型理论认为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须重视的五个重要变量是什么?   

答:(1)政策的价值诉求。(2)政策资源。 (3)执行者属性(4)执行方式(5)系统环境。  

54.简述政策分解应遵循的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一致性原则o

55.简述政策执行的组织准备工作。

答:(1)确定政策执行机构。(2)选人用人。(3)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

56.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包含的规定性。  

答:所谓政策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对现行政策方案所做的补充或修正。

它发生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而非执行任务完成之后。(2)它属于政策微调和政策变通的范畴(3)它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阍一个政策问题(4)它是实施过程的部分中断。

57..简述政策执行资源包括的具体内容。

(1)经费和人力 (2)信息 (3)权威 (4)执行保护o

58简述对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方法。

答:对待政策执行偏差,要采取防范和矫正相结合的方法,要座采取以下几种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1)完善管理体制。(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3)科学诊断问题 (4)及时跟踪评估 ( 5)强化监督控制 (6)加强舆论宣传 (7)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59.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答::(1)问题本身所涉及的范围。(2)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3)随着问题的产生需要调节的行为量的大小。

60.简述学术界关于政策评估的四种观点。

答:(1)认为政策评估主要是对政策方案的评估。(2)认为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3)认为政策评估就是发现误差,修正误差(4)认为政策评估着眼点应是政策效果。 

61.简述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 

答:(1)以“情况不明,尚在调查评估”为借口,推迟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2)企图通过评估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以便推卸工作失误的责任;(3)把政策评估作为炫耀工作业绩、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手段;(4)以政策评估达到追加预算、增拔经费的目的;(5)选择某些表现光鲜的政策环节进行评估,借以掩饰政策在整体上的失败或者严重错误(6)选择某些次要的、枝节性的政策要素所造成的不良效果进行评估,企图借此从整体上攻击并要求废止某项政策。

62.简述外部评估的具体类型。

答:外部评估是由公共机构特别是政府部门外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1)受委托进行的评估(2)投资或立法机构所组织的评估(3)其他各种外部评估者自己组织的评估。 

63简述事前评估的内容。

答:事前评估,又称预评估,是在政策执行前所进行的·种带有预性质的评估(1)对政策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2)对政策可行性的预测。(3)对政策效果的预测,即通过对政策内容和外在环境的综合分析,对政策实施后可能产生的效果做出评估。

64.简述政策效果评估的内容。

答: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是:(1)考察和研究政策运行中所产生的全部结果。(2)解释政策运行好坏的原因(3)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政策执行中的差别,以及与国外同类政策执行情况的比较,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能达到最佳的执行效果(4)政策目标受阻并产生负效果的原因,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消除负效果。

65.简述公共政策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

答: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政策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政策做出评估。

66.简述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

答:撰写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以书面形式公之于众,或者提交给有关领导与实际工作部门,使人们了解一项政策实施的最终情形,琴时根这些情形决定政策的持续、修改、终止等。

67.简述价值分析法的内涵。

答:价值分析就是对政策方案功能一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最低的政策成本,获取政策方案的最大功能。(1)价值分析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获取政策方案所能达到的最大功能。(2)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功能分析,即从政策方案所能达到的功能出发,进行“回溯式分析",以寻求实现这些功能的最佳途径。(3)价值分析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它的主要手段是充分调动政策主体在策研究、制定、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尽可能地提政策方案的价值和功能。    

68.简述我国目前的政策监督系统的构成。

答:(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2)各级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或综合管理部门。(3)纪检、监察部门。(4)审计、统计部门。(5)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  

69.简述政策监督的步骤。

答:(1)建立必要的制度、法规,明确监督职责。(2)监督政策系统的运行情况。(3)对违背、践踏现行政策的行为予以惩处,纠正政策偏差。

70.简述政策控制的基本功能。    

答:监控者通过将政策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实现细则i观察和分析政策绩效,比较预期政策绩效与实际政策绩效之间的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制定纠偏措施并重新配置资源,务求接近于达到乃至完全达到既定政策目标,这就是政策控制的基本功能。

71.简述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    

答::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仍未解决。有些公共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持续时间长,因此就要求相应的政策也要有一定的连续性(2)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这些人大多数是该项政策的积极倡导者和拥护者,他们从政策中获取利益并满足于这种状态。(3)目标具有长期性。有些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比较远大,实现目标的时间也较长,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明显的效果。(4);执政者的长期稳定。一项政策的持续与否往往还与执政者的地位是否稳固密切相关o

72.简述政策的持续带来的积极效果。

答:政策的持续会带来很多积极的效果,其主要表现为: (1)政策的持续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思想贯彻到底,从而取得明显的成效。(2)政策的持续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持续、稳定的政策让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它会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利益格局和社会规范,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 (3)政策的持续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成本。

73.简述政策调整的原因。

答:政策调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的因素有以下几方.(1)‘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在政策的全过程中,政府的决策者,尤其是主要决策者的价值观,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旦他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政策中的相关内容必然也要变化。(2)政策环境。政策系统所处的环境,既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环境,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政策环境在受政策影响的商时又反作用于政策。(3)政策资源。政策资源耗费如果过大,使得现有资源不能为政策实施提供基本保证,出现政策“搁浅’’现象,不得不调整政策。

74.简述政策调整的内容。

答:政策调整的内容多种多样,涉及公共政策的各个子系统,主要包括:(1)主体调整。这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系统发生的变更。(2)客体调整。这指的是政策问题的调整,为了保证政策的针对性,必须及时调整政策客体。   (3)目标调整。政策目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需要进行调整。 (4)方案调整。具体的方案和措施的调整是政策调整中最多也  .最常见的调整。(5)关系调整。通过政策关系的调整,可以理顺各个政策的职能、范围、应尽的责任等,进而搞好政策内外各方面、各环节的协调、达到新的均衡。  

75.简述政策终结的原因。    

答:一般来说,导致政策终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过评估认为政策的目标已经实现,政策问题也已得到解决,政策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应该予以终止;二是经过评估发现政策存在的失误或局限使其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76.简述政策终结的方式。    

答:为了顺利实现政策终结,在实施过程中多采用一些阻力较小的局部的、渐进的终结方式,主要有:替代。政策替代是用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种种需求基本不变。(2)合并。政策合并指的是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的政策中去了(3)分解。政策分解指的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划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4)缩减。政策缩减是指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

77.简述政策周期的研究意义。

答:(1)政策周期研究是完善政策科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2)政策周期研究是促进公共政策决策科学化的需要。(3)政策周期研究是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的需要。(4)‘政策周期研究是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需要。

78.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   

答:(1)从组织功用看,政策研究组织以改进政策制定为昏i标,包括对政策制定系统的功能与组织机构进行改进,从而为产出高质量的政策方案服务。(2)从人员及知识结构看,政策研究组织是由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前政治活动家、前高级公务员组成的智囊型的群体3)从体制构成看,政策研究组织实行学科分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4)从组织运行看,政策研究组织坚持研究、教学、开发三位一体;’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并重(5)从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看,政策研究组织尤其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6)从组织环境看,政策研究组织必须尽可能地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79.政策研究组织在研究方法上注意强调哪几个方面?

答:(1)促使研究人员熟悉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或核心思想。(2)鼓励研究人员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宏观角度出发,理解政策制定过程,把自己的专题研究同整体性研究结合起来,拓宽研究思路,拓宽视野和专业知识。(3).经常对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总结,鼓励不断创新,不断构建新的方法论(4)重视人的因素,认为政策研究最终要靠“人的智慧"

80.简述政策分析的原则。

答:(1)民主化原则 (2)系统性原则(3)协调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分合原则(6)预测性原则

81.邓恩认为政策分析至少包括几个方面?

答:(1)明确问题 (2)对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进行描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的过程与实际的结果。 (3)对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进行预测。(4)评价已有和将产生的政策的价值。(5)对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象。    

82.选择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时应注意什么?

答:(1)要做好数量化分析,要求拥有合格的专业人员、充足完备的数据资料、相对稳定的分析模型等基本的、必要的条件,否则,数量化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就值得怀疑。 (2)不能忽视定性方法的有效性,其中包括超理性思考、价值分析的重要性

(3)在大部分政策分析过程中,理想的做法是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互为补充、相互印证。 

83.简述政策分析的系统分析方法的特征。

答:(1)系统分析把所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与功能的整体;进而确定该系统的边界,使之独立于周围的系统;同时对该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确定各子系统。(2)系统分析重视所给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3)系统分析将现代应用数学引入公共政策分析领域,使公共政策逐步走向定量化、精确化的同时,并不忽视对非计量因素的研究,而是将其作为分析的“难点"对待。

84.简述系统分析方法的积极作用。

答:(1)系统分析帮助政府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政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政策系统加以比较;系统分析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政策分析人员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3)系统分析强调并突出对未知事物和状态的探索,使人们能够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4)系统分析引导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善于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看待政策分析中的问题;(5)系统分析促使政策分析人员在考虑政策目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要求和条件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和贯彻执行等问题,并注意进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

85.简述政策分析中系统分析的消极作用。

答:系统分析本身仅仅是政策研究及政策分析方法中的一部分,最是后者的定量分析模型和技术的主要部分,而并非政策研究及政策分部。    

86.简述对现代定性方法的基本评价。    

答:(1)现代定性方法是在科学理论和一系列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的;(2)传统定性方法主要建立在个人或少数专家、参谋的经验与知识上,而现代软技术依靠众多的专家或专家集团,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和知识势;(3)现代政策分析中的定性方法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强的可操性和规范化、程序化特征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以充分利用专家群体的力;(4)现代政策分析中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日益相结合。

87.简述价值分析的方法。

答:(1)对作为价值观念外在表象的行为方式和需求结构进行研究,’调查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共政策所持的态度与可能的行动。(2)对价值观念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识别社会公众、公务人员和社会团体等不同层面的价值观的含义、范围和变化趋势。(3)对规范性的价值体系即价值规范等诸方面的规范进行分析,寻求价值规范所蕴含的价值观念。(4)价值分析的法包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可以运用决策分析对不同价值准则的敏感度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对经济活动中的预算分析、劳动报酬关系以及资源分配优先顺序等方面的分析来透视价值观念及其变化。  

88.简述政策分析中头脑风暴法应遵守的原则。

答:(1)降制议题的范围,提出论题或议题的具体要求,使主题突出;(2)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评头论足、提出怀疑,不要放弃和中止讨论任何一个无论是否适当或可行设想;(3)鼓励与会者对已提出的设想或方案加以改进和综合:(4)创造一种自由讨论的氛围,支持和鼓励与会者充分发挥其想创造力;(5)专家发言要简练,但不允许参加者仅仅宣读事先准备好的议。   

89.简述脚本写作不同于其他政策分析方法的特征。

答:一方面,脚本写作以一系列假设作为基础,而不是以某一假设作基础,这些假设是对未来特定时间内政策系统或政策环境发展趋势与状况的描述;另一方面,由于未来的政策系统和政策环境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任何脚本只能描述一种可能前景,因此,在政策分析中,往往要编写几个可能的脚本,而不只单一的脚本。

90.简述模糊分析方法的主要思想。

答:(1)政策目标的模糊性源自现实客观世界的随机性和边界的不确定性,因而是难以避免的。(2)政策目标的模糊性在宏观公共政策分析经常存在。(3)对于政策目标的模糊性既可以采取忽略的方法,也可以采取简化的方法,即通过对模糊目标进行“主观界定”的办法简化成“确定’“明晰”"的目标。

91.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内容。

答:(1)公共政策实施的总体环境和具体条件预测。(2)公共政策的绩效预测。(3)公共政策实施的社会心理因素预测。(4)对政策系统内的各部分的互动、配套和协调情况进行蓣测o

92.简述政策信息咨询的程序。

 (1)政策信:忽的收集。(2)政策信息的存储。(3)政策信息的加工。(4)政策信息的利用与反馈。

93.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    

答:(1)利益表达。它把人们的愿望、意见、态度和信仰转变为对政府系统的要求。这是逻辑的起点。(2)利益综合。它把各种利益诉求转变为公共利益诉求(3)政策制定。它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4)政策执行。这是一个系统的输出的过程,它把公共政策付诸实施(5)反馈。它把公共政策被实施于环境的结果再输入到政府系统中。这是政府过程或政策过程的逻辑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循环的逻辑起点。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政府系统的解体。

94.简述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答:(1)首长制优点是:决断及时迅速、果断有效,有利于使政府责任明确化、具体化,从而使政府的行政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其缺点是: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压制民主、独断专行、随心所欲,从而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受到影响。(2)委员会制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吸纳多方面的意见、协调一致制定政策,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也有利于发挥委:员甜丁的

积极性。其缺点是:决策迟缓、责任分散,易于导致争功诿过、人为增加:决策成本

95.简述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

答:(1)提出议案。政策议案的提出主体既可以是立法机关的民意代表、有关委员会以及领导机构等,也可以是其他国家机关。(2)审议议案。立法机关对有关政策议案的审议程序总是立法机关决策程序中最复杂的一种程序。(3)通过议案。规则一般是过半数通过,一些特别重要的议案,则要求更高比例的通过率公布政策。政策通过后还必须经过法定的公布程序,

96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答.1(1)问题本身所涉及的范围(2):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3)随着问题的产生需要调节的行为量的大小。

97.简述公共政策学第二个发展阶段取得的成就。

答:(1)方法论的多样化o(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o(3)对政策过程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o

98:简述美国司法决策的主要形式。

答:(1)司法审查。美国最高法院有司法复审权。这种正式力使最高法能够裁决国会已获通过的某项法律不符合宪法,这项法律从而也就无效。(2)推翻先前的判决。司法裁决的一个非正式规则是维持先前判例的效力美国最高法院可以依据时代的变化,抛弃先例即推翻原先的裁决做出新决。(3)司法命令c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可发出司法命令以规定纠正不公平情况的办法。 

99.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答:政治体制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种组织机制,对公共政策有相当大的影响 (1)政治体制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2)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程度;(3)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程度:(4)政治体制影响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

100.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的含义  

答:评估是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择优则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这两者都是正式的政策抉择程序前不可或缺的步骤。事实上,两者是交融在一起的,两者呈现的并不是简单的前后承递关系,而是反复、循环和错综复杂的关系。 

101.简述对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矫正方法。

答:对待政策执行偏差,要采取防范和矫正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应采取以下几种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 (1)完善管理体制;  (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 (3)科学诊断问题;(4)及时跟踪评估;(5)强化监督控制;(6)加强舆论宣传; (7)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102.简述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的主要贡献。

答:(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事。克劳塞雏茨所做的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一个典范。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103.简述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主要包括哪些形式。

答:(1)行政法规(2)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3)部门规章(4)地方性规章(5)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04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答:(1)信息子系统。它是公共政策系统中的一个基础子系统,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 (2)咨询予系统。它俗称“思想库”、“智囊",是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3)决策子系统。它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权威性和主导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4)执行子系统。它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各类人员构成,是公共政策系统与环境直接作用的实践环节(5)评估子系统。它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改进政策制定系统的一个基础子系统(6)监控子系统。它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特殊子系统,是维护公共政策系统良性运行的保障 (7)反馈子系统。它是一个由人、机两部分组成的相对独立信息传输综合体,其任务是进行信息传递或传输。  

105.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应遵循的标准。 

答:(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地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地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用尽可能地小。   

106简述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

答:(1)。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政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与  i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政策质量低劣。这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政纂目标错j:误或模糊不清;②政策内容混乱;③政策标准不合理(3)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变异性等点,这些特点给政策执行增加复杂性和困难(4);利益集团的压力。任何政策,势必涉及利益的调整,因而利益集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5)政策资源的不足。缺乏必要的政策资源,那么执行的过程。肯定是不会顺利的(6)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监督体制和方法的不当,监督制度的不健全,都会对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导致执行偏差的产生与扩大。

107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答: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主要包括:(1)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即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2)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即政策决策过程应合乎法定求。 (3)政策的法律化。即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108.简述在公共政策问题分析中运用类别分析法时应注原则。

答:(1)实质相关性;(2)穷尽性;(3)相互排斥性;(4)一致性;(5)层次分明性。

10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

答:(1)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总体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双府存在的基础是政策。公共政策是被组织于一定体制内的政府机构和官员制定的权威性行动方案,是政府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3)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诉求而制定标和进行的资源配置,而诉求的实现就意味着政府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的分配的实现o

110.简述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

答:(1)考察和研究政策运行中所产生的全部结果。(2)解释政策运行好坏的原因(3)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政策执行中的差别,以及国外同类政策执行情况的比较,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能达到最佳的执行效果。(4)政策目标受阻并产生负效果的原因,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消除负效果

111.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答:(1)主体调整,指公共政策的主体系统发生的变更。(2)客体调整,指政策问题的调整(3)目标调整,对政策目标进行校正、修正或再确立。(4)方案调整,具体的方案和措施的调整(5)关系调整,通过政策关系的调整,理顺各个政策的职能范围、应尽的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