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重庆东春峰教育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专注于重庆航空学校,重庆航空学校学费,重庆航空职业学院,重庆航空培训学校

联系资料

重庆东春峰教育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重庆市 重庆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23-*******
传真号码:
暂无
联 系 人:
钟先生
移动电话:
1572*******
电子邮箱:
暂无

重庆航空职业学院收集:78岁陕西老太赴云南拜祭抗日牺牲74年父亲

发布于:2017年07月07日 来源:www.szfuhai.com
[摘要]重庆航空职业学院收集:78岁陕西老太赴云南拜祭抗日牺牲74年父亲 7月6日,78岁的渭南老太太郑东香出了有生以来最远的一次远门。这一天,她和另外5名亲属一起坐了近三个小时飞机,来到了云南西南部一个叫施甸县的地方。这也是老人平生第一次坐飞机。
收集:78岁陕西老太赴云南拜祭抗日牺牲74年父亲

   7月6日,78岁的渭南老太太郑东香出了有生以来最远的一次远门。这一天,她和另外5名亲属一起坐了近三个小时飞机,来到了云南西南部一个叫施甸县的地方。这也是老人平生第一次坐飞机。

   她这次之所以跑这么远的路,就是为了祭奠70多年来没有见过面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一名抗战老兵,1943年在滇西会战中牺牲。但由于信息不畅等原因,这些年郑东香只是模模糊糊听说父亲死在了战场上,至于葬身何处,她和家人一点信息都没有。直到今年6月中旬,云南抗战研究学者在施甸县发现了郑发平的坟茔,在社会各界和热心志愿者的帮助下,郑东香老人才知道了到父亲的归宿。

   7月7日是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也是郑东香有生之年第一次前往父亲的坟茔前跪拜祭奠。

   施甸县荒野里的墓碑

   近年来,长期研究滇西抗战历史的学者苏泽锦正着手对散落在施甸县民间的一些远征军墓地进行考证研究。

   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在当地人带领下,苏泽锦在施甸县由旺子街的一处山坡上见到了一处坟茔。坟茔的墓碑上清楚地用繁体字记载着墓主人的信息:陕西华县人,八十七师二六零团第一营一等佐军医郑发平,立碑人分别为同乡赵伯刚等。立碑时间为民国三十二年古历七月十五日。

   苏泽锦继续在周围走访,当地86岁的村民董接林说这块墓地所属的地方属于他家的山地,他的父亲当年告诉他说这里埋葬的是一位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军人,要求董家人世代要守护好这方墓地。父亲去世后,董接林继承了父亲的遗愿,每年都要给这位抗日老兵上香祭奠。

   荒野里的墓碑

   有孔姓村民告诉苏泽锦,他的父亲孔庆安生前讲过,当年抗战部队在他们村驻扎时,郑发平在他们家还住过一段时间。多年前,他们家房子的墙壁上还有郑发平生前写的一首诗,很可惜房子前些年拆掉了。但这首诗他们还记得:

   人在外面心在家,为了抗日打天下。

   夫妻老母难见面,要等何时才团圆。

   6月13日,苏泽锦将郑发平和另外几位抗战老兵寻找亲人的信息发到了网络上,并组织全国各地的抗战志愿者转发。

   睡梦中时常梦见父亲

   55岁的渭南华州区人史红宝早年在部队当的是志愿兵。史红宝曾多次问过妻子郑艾芳和丈母娘郑东香,他想知道爷爷当年是怎么死的。但妻子和丈母娘都回答不了他这个问题。丈母娘郑东香说,父亲郑发平当年去战场的时候,自己仅有半岁,连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家里唯一留下的东西,是一张至今还在用的八仙桌和一口父母当年结婚时的木箱。

   今年6月15日中午,史红宝浏览微信朋友圈。突然一条信息让他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信息说有抗战历史研究学者在云南施甸县发现了一处抗战老兵德坟茔,墓碑显示死者为陕西华县籍军人郑发平。

   对于史红宝来说,郑发平的名字简直如雷贯耳。因为郑发平就是妻子郑艾芳的爷爷。史红宝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妻子郑艾芳。郑艾芳也很激动,赶紧拨通了信息里留的电话。电话另一头的女士说她叫苏泽锦,是云南施甸县的一位公职人员,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挖掘滇西抗战历史,抗战老兵郑发平的墓地是她最近发现的。

   6月14日晚,渭南华州区郑家村78岁的郑东香又做梦了。梦境和此前多次梦到的情景几乎一样:村头在放打仗镜头的露天电影。电影快结束了,一位身材高大、穿旧式军装的男子笑眯眯地从银幕中走向她。梦醒,她认为这是父亲郑发平在和她托梦。以前,每次梦醒的第二天,她都会去村子西南的路口烧一些纸钱,尽管她不知道父亲的遗骨到底埋在哪里。严格地讲,郑东香是没有见过父亲的。因为父亲1940年6月离开陕西时,郑东香仅是6个月大的襁褓女婴。77年过去了,父亲在郑东香的脑海里仅仅是一个符号。因为父亲当年离家时,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6月15日下午3时许,女儿郑艾芳突然给母亲郑东香打来电话,很是激动地说爷爷的墓地在云南找到了,墓碑显示爷爷是在滇西战役的松山战斗中牺牲的,时间是1943年7月15日,当年28岁。

   挂完女儿的电话,郑东香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儿子郑中义说,多少年了他从来没有见母亲哭得如此伤心。关于父亲郑发平,郑东香是开始记事后听爷爷郑兴财断断续续说的。爷爷告诉郑东香,他的儿子、即郑东香的父亲郑发平原名叫郑俊旗,生于1915年。少年时代的郑发平曾在武功县求学,后来在渭南学医。在医院工作期间认识了郑东香的母亲并结婚。在郑东香约半岁的时候,郑发平因为和父亲吵架,赌气离家出走,后来给家人写信说自己当兵打鬼子去了,等抗战胜利就回家。根据这个时间分析,郑东香判断父亲离家参军的时间应该在1940年6月前左右。

   听说父亲死在战场上

   童年的郑东香是爷爷带大的。因为父亲走了以后长期没有音讯,母亲为此思念成疾,在郑东香4岁的时候一病不起,不久撒手人寰。

   上世纪50年代末爷爷郑兴财去世前,拉着郑东香的手告诉她说你父亲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你要记得逢年过节给他烧纸钱。郑东香问爷爷听谁说的这些,爷爷说听邻村的人说的,邻村人说解放前和郑兴财的儿子一起在云南战场见过面。再后来,郑东香也偶尔会从村里一些年纪长的人口中听到一些关于父亲的碎片信息,比如说父亲长得很高大,再比如说父亲当年当兵是去打日本鬼子了,死在和日本鬼子打仗的战场上。当时,郑东香也曾追问过“父亲死在战场上了”这句话的源头,老人们说这是邻村一位老人说的,老人当年曾和郑东香的父亲郑发平一起去的战场。郑东香也曾去邻村找过这位老人,但被告知已经去世多年。

   如今,看到云南苏泽锦女士传来的视频资料和照片,重新唤醒了郑东香的许多记忆,比如说邻村东赵村多年前的确有一位叫赵伯刚的老兵,和父亲年纪相仿,路上遇到她时经常给她说起你父亲当年如何如何。有一年赵老人也的确告诉过她说,你父亲死在了云南某某街,是我亲手安葬的。如今一对照,才知道当年老人说的某某街就是今天的施甸县由旺子街。

   带着陕西黄土、皮影去祭奠

   6月中旬,郑东香陆续给儿女们打电话让回家,开始商量去云南给父亲扫墓祭拜一事。多年来爷爷一直只是一个传说,如今突然在云南找到了墓地。这让郑东香的儿女们很是激动,几个儿女纷纷表示都要去陪母亲去云南给爷爷扫墓。

   郑家人要去云南的消息传开后,近年来在国内致力于抗战老兵寻亲的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派人和郑家人联系,表示愿意承担郑家人往返云南的全部交通和食宿费用。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对华商报记者说,让我们感动的是,施甸老百姓几代人守护这些墓地,他们最大的期望就是找到这些抗战老兵的亲人。如今亲人找到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早日完成祭拜。

   安葬郑发平的由旺子街是施甸县北部的一个坝区街道。据当地县志记载,1942年5月滇西沦陷后,远征军大部队进驻施甸,当时施甸有9.4万人,承载了远征军军10万多人的接待任务。远征军第11集团军的后方指挥部就设在由旺子孙殿。远征军后方野战医院和美国盟军医院就设在由旺子街,很多伤员从松山、龙陵等地运回到这里医治,当地百姓给伤员们送鸡蛋送米,让出住房,连小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准备一个熟鸡蛋送给伤员吃。

   这些年一直为郑发平守墓的当地老人董接林说,听他的父亲等人说,郑发平当年先是在松山战斗中负的伤,随后被送到由旺子街的远征军后方野战医院救治,后因伤势太重医治无效死亡。

   今天(7月7日)上午,来自陕西渭南的郑东香和亲属将带着陕西的黄土、皮影、西凤酒等地方特产前往父亲的墓地为父亲扫墓祭拜。